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故事网 > 我的中国梦 正文   
手工民族乐器的匠心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  17-04-18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蒙古族音乐以其辽阔、豪爽、粗犷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而这样一种特殊的音乐风格当然离不开独具特色的蒙古族乐器。在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幸福村就有这样一位二十几年如一日手工制作蒙古族乐器能人----特西德力根。

  当我见到特西德力根的时候,他正全神贯注地雕刻马头琴的马头部分,那份专注、那份投入,叫人不忍打扰。他的家人和我说,为了保证音质,特西德力根的乐器全部手工制作,做一件乐器往往要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个农家子弟,他是怎么“迷”上这门手艺的呢?特西德力根说,他和所有蒙古族同胞一样,自小喜欢音乐,尤其是自己民族的音乐。17岁开始,他四处跟人做木匠活儿。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去后旗的叔叔家串门,发现叔叔“有绝活”。从那天开始,特西德力根不甘心只做木匠了,他跟叔叔学起做乐器和马鞍子。

  能把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学会,并做出一件件令顾客满意的乐器,“心里头感觉自己很伟大!”特西德力根说,他很自豪。特西德力根做的蒙古族乐器包括高低音四胡、二胡、潮尔、马头琴、三弦、托布秀尔。在众多乐器中,特西德力根最钟情的还是马头琴和低音四胡两种乐器:“因为低音四胡是我们蒙古人传下来的四胡,马头琴的音质很特别,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它。”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喜欢和学习蒙古族乐器的人越来越多,特西德力根的乐器订单也越来越多。有时为了赶订单,除了吃饭和睡觉,特西德力根就扎在厂房里,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特西德力根说,做蒙古族乐器也是蒙古族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他不仅自己做,还要把手艺传承下去。现在,他已经有了几个徒弟,代长锁便是其中之一,跟他学十来年了:“我越做越喜欢。制作民族乐器的手艺不能丢,应该这样传承下去!”

  特西德力根说,愿意学习制作民族乐器的人越多,他的努力也越有意义。2015年8月,特西德力根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班。现在,开鲁县相关部门正在为他申请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西德力根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做民族乐器的手艺传承下去,留下蒙古族人更多的民族记忆,让更多的人领略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作者:胡建华 吕志敏 孙志富)

[责任编辑 刘玉涵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在边关
技能大比拼
杏花开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4月16日零时起呼铁局将启用新运行图
• 内蒙古成立管委会管理运营职业年金基金
• 【现场】二人台现代戏《老牛湾》火热开排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小药箱”全覆盖
• 节水灌溉新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 内蒙古构建医药诚信体系 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