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远好远的思念,越过巴丹吉林的云端;好长好长的相守,跨过居延的千年……这是内蒙古作协副主席张继炼作词的《阿拉善思念》开头一段。
参加“阿拉善思念”为主题的笔会采风活动,是本人丰富人生阅历极为重要的一次活动。从网上资料、朋友介绍,我的心被苍天圣地阿拉善磁石般吸引着。
阿拉善是一个神秘、神奇、神圣之地,一旦走进阿拉善,终身走不出阿拉善。几天来的切身体会,此广告词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神秘诱人,隐含哲理,令人遐想,回味无穷。
上苍给予阿拉善丰厚的馈赠,地域辽阔,矿产丰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最大的盟市,有27万平方公里,比我们湖北省面积还要大三分之一呢!阿拉善盟委、行署就设在这美丽富饶而多情的驼城——巴彦浩特镇。
巴彦浩特,蒙语意为富饶的城,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在进入常驻人口10万的驼城途中,巴彦浩特以无比博大的胸怀,欢迎着每一个到这儿的客人,车辆行驶在平坦宽阔的一级公路,远远即可见公路制高处那骆驼群雕,彰显着这儿是一个有着别样情调的少数民族风情城镇,城中央也高高耸立着骆驼雕像,巍峨壮观,作为城标,是访问巴彦浩特镇的必经之地,是每个外地人到巴彦浩特必须留影的地方。巴彦浩特的象征——骆驼形象已经深深记忆在千万人的心中!
此行我心有所托,我的心已经走不出阿拉善。在巴彦浩特的短暂采风活动中,我的心似乎留在了那儿。从踏上巴彦浩特土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被巴彦浩特独特的民族风情磁石般吸引着,阿拉善的公共福利事业令人羡慕至极,钦佩这儿的决策者在规划以人为本方方面面,体现出高超的智慧、气魄和胆略。
我们欣赏到素有“小香港”之美誉的夜景,是每个阿拉善人向外地朋友推荐时、特别引以自豪的景观之一,其夜景的独特魅力而言,似有不看巴彦浩特夜景等于没有到巴彦浩特。
未参观之前,我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心存疑虑,这草原城镇,人口也不多,城市规模也不算大,少见内地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能呈现怎样的夜景呢?况且,我去过广州,乘船夜游过珠江,到过武汉,也泛舟夜游过长江……
置身其境,大出我预料之外!夜景设计巧夺天工,似人间银河,天上人间,五彩绚烂,音乐喷泉,亦梦亦幻,优雅的蒙古长调旋律响彻夜空,极富民族特色,观景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名不虚传,令人信服!成为每个到巴彦浩特必看的免费景观,也是全国同类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色夜景。从与阿拉善朋友的交谈中得知,仅夜景电费每天需要2万元。
特别令人惊讶的,巴彦浩特还是全国唯一免费乘座公共交通的城市,每年财政补贴200多万元,这儿年满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可报销一次旅游机票,70岁以上则可报销两次机票,鼓励老年人外出旅游观光,他们的幸福指数可见一斑。众所周知,公共福利事业是需要雄厚的财政实力作支撑的,据介绍,阿拉善盟共有人口23万人,每年财政收入有50多亿元。这是否应验了人少好过年之理呢……
还没有到巴彦浩特之前,内蒙作协张继炼主席就热情介绍腾格里沙漠冲浪的种种惊险刺激,与我们过去见过的沙漠的不同之处,早撩拔得我们心里痒痒的了,我们真有些迫不及待了。来到巴彦浩特,张主席首先安排我们到腾格里沙漠冲浪,由两辆越野车、两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司机负责我们的冲浪活动,师傅高超的驾驶技艺令我们钦佩信服。作为老交通人,我好奇地问师傅,茫茫沙漠如此浩瀚,没有路标也没有指南针,开车迷路了怎么办?师傅笑呵呵回答,我们闭着眼睛就可以开回去呢……
沙漠冲浪高潮迭起,近两小时的冲浪体验有惊无险,让我们这些来自内陆省份的人、体验到国内第四大沙漠里冲浪的极大快感。越野车一路吼叫着,时而爬上高高的沙峰,我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瞬间又顺势迭入陡峭的沙谷,令我们猝不及防,我们在车上被颠簸的前倾后仰左右摇晃,似鱼跃于惊涛骇浪之上……随车美女们尖叫声此起彼伏,我也顿感刺激过瘾。在冲浪途中,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心胸似有大海般开阔,索性来一次彻底放松自己,吐故纳新,涤荡尘埃,畅快极了。我们多次下车亲近沙漠,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沙漠印痕。大家在沙漠里欢呼雀跃,坐卧翻滚,拍照留念,千姿百态,似回到了孩提时代,都说,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沙海忘情冲浪……
这次内蒙阿拉善之行,主题为“阿拉善思念”作家笔会,时逢端午节、父亲节、农历夏至三节连环叠加,极大丰富了采风活动的内涵,因此格外畅快开心。
记忆中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传统端午节,组织方特别策划了“端午诗会”、“父亲节诗会”,文友们纷纷上台激情朗诵,我亦即席献打油诗四句:
乙未端午别样情/文朋艺友聚驼城/吟诗作赋诵佳节/泼墨挥毫传心声。
并现场为阿拉善朋友挥毫,献上我的书法作品,将节日聚会活动推向高潮。
短暂的两天时间里,我发自心底赞赏阿拉善人的待客经典理念:“一次邀请,终身有效”,阿拉善人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朋,可谓至真至诚,沁人心脾。
在颇具民族特色的饯行宴会上,曾经受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培养的敖登格日勒,以一曲张主席作词的《阿拉善思念》的歌声拉开宴会序幕,那内涵丰富的歌词配上热情奔放、欢快悦耳的旋律,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席间,蒙古语、汉语交替祝酒辞情深意长,使晚宴活动高潮迭起。
敬酒歌、献哈达,载歌载舞;民族情、文友情,情景交融;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难忘的瞬间……我的心被真挚多情的阿拉善人彻底融化了,一碗接一碗美酒下肚,还将这种浓浓地氛围带回到下榻的宾馆房间,用歌舞形式延续着我们难舍难分和即将惜别之情,我的心亦真的醉了矣……
我沉浸在醉意朦朦之中,全身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抚慰和净化,这次“阿拉善思念”之旅,将成为载入人生旅程中的重要篇章,此行填补了人生中的许多空白,使我永远记住了阿拉善的老师同行和老乡朋友,张继炼、邢云、巧云、邓梅……永远记住了受邀的同使命、共欢乐的六省文友……
阿拉善博大而富饶,汉蒙文化相互融合,民族团结,和睦友善,孕育出独特的阿拉善文化元素。我深深感到,受时间的限制,在如此神奇而美丽的阿拉善,还有许多神秘之地需要我用心去探究,植物活化石胡杨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众多的遗址博物馆等等,我的心已寄存在苍天圣地阿拉善。
情寄巴彦浩特,思念永无尽头……(作者:张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