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个林业局。
六十年代,由于原藉吉林农村生活困难,父亲便打起行李来到内蒙古林区投奔一个远方亲戚。
父亲兄弟4人。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七、八岁时父母便因病先后去世。从此,兄弟4人便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在大锅饭,挣工分那个年代,由于家中没有壮劳力,孩子又多,生活异常困难,经常揭不开锅。在爷爷含辛茹苦的拉扯下,父亲兄弟几个慢慢长大。十几年后,爷爷也如一盏耗尽油的孤灯,撒手人寰。
爷爷过世后,十六岁那年,听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在开发建设,日子好过,能吃上饱饭,父亲便扛起简单的行李,来到牙克石林区投奔一个亲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来到林区后,父亲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很快在林区扎下根来,从事运材司机工作一辈子。在那个”开门红”、”夺高产”、”放卫星”的年代,每年冬季生产大忙季节,常常是连轴转。早出晚归,运材量在全队始终名列前茅。奖状、荣誉证书挂满了墙。
父亲来到林区后,最小的弟弟也投奔来到了林区。在林区安居乐业,娶妻生子。时间过得真快,九十年代初,老叔退休去了外地,随同在城里就业的子女一同生活。近二十年来,由于老工伤,腿脚不方便等原因,一直没有再回林区,但电话里,老哥俩经常联系,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内蒙古林区他的第二故乡。
今年秋天的一天,老叔终于了却了他的心愿,故乡之行终于成行。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老叔兴奋的跟个孩子似的。刚到的第一天下午,老叔拒绝我们的陪同,非要一个人出去转一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吃晚饭时候老叔还没回来。打手机他又没带,我们赶紧下楼去找,原来老叔正在另一个小区转悠,正在向一些人打听我家的住址。看到我们找他而来,老叔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说到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原本想到原来居住过的地方看看,没有找到。在溜达回来时看楼房一片片的,又走错了小区。
丰盛的晚宴上,本来言语不多老叔成了话匣子,与我的父亲唠起了家常,夸赞当今的幸福生活,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我们自然成了听众,家宴变成了故事会。
故事一:小时爷爷一个人拉扯4个没有爹娘的孩子艰难生活。记得有一年春节,家中连年货也买不起。期盼一年的三十晚上这顿饺子自然也就化为了泡影。那时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家家孩子便穿上新衣服开始拜年。由于包不起饺子,年夜饭也就取消了,加上没有新衣服,顾忌面子的我们也就无法外出拜年。
三十这天晚上天刚刚黑下来,爷爷便叫几个孩子早早躺下睡觉,并再三叮嘱,半夜来敲门拜年谁也不许吱声。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爷爷偷偷低下头去装做给炕洞添些烧材,这时趴在炕沿上的孩子们看到爷爷眼圈泛起湿湿的泪花。随着半夜十二点的到来,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时只有5、6岁的老叔忍不住从被窝中露出了头,高兴地喊道”放炮了、放炮了……”,话音未落,头便被爷爷轻轻打了一下。这时,来拜年敲门的孩子来了一拨又一拨,屋里躺在炕上的爷孙几人辗转反侧,更是一宿未眠。
故事二:也是和春节有关。有一年年关将近,爷爷用一年来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去给家里置办年货。最后买布做新衣服时,由于钱不够,最后决定只给最小的老叔买块布料做裤子。但即使这样钱也略微不够,买的布料自然也就少了一点。衣服托人做成后,一试坏了,太瘦穿不了。
初一这天,老叔和村里的小伙伴相约去村外的水泡子里划冰板。看到小朋友们都穿着新衣服,老叔不听爷爷的劝阻,翻箱倒柜将新裤子找了出来,硬生生套了上去。新裤子穿上两条腿根本不能回弯,走起路来和木偶一样。在光滑的冰面划冰板时,老叔不小心摔了一跤,你猜怎么着?一条裤腿在膝盖初齐刷刷折断。小伙伴们哄然大笑,老叔哭着鼻子回了家。”裤子被摔断了”一时成了全村茶余饭后的笑料。
听着老叔和父亲一个个讲着小时后的故事,这顿饭吃的我心里是五味杂陈。是啊,那时的日子太苦了,和现在的生活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自治区历经七十年的开发建设,面貌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就拿我们林区来说吧,生活也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原先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板夹泥房已被一栋栋楼房、砖房所取代。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新建的广场、公园文体设施齐全,成了人们茶余饭后锻炼身体的好去处。现在人们吃穿不愁,近年来,考驾照热在小镇也逐渐火爆起来,私家车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也是在普通不过的事情。
吃完晚饭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用略带疑问的语气问到,爸爸,爷爷他们说的是真的吗?那时的生活真有那么穷吗?我一时无语。对于我这个年龄人来说也仅仅和苦日子擦了个边,如今生活在蜜罐子中的孩子又怎么会体会到当时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生活在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懂得感恩吗?我们应该感恩伟大的党;感恩改革开放;感恩父母;感恩许许多多为幸福生活默默奋斗的各行各业建设者……
感恩的同时,我们更应担负起肩负的责任,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出应用力量。
回家的路不是太远,但是心路的历程却很长很长。真是一堂故事会,点醒梦中人。(作者:田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