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颗镶嵌在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璀璨;这是一个承载北方远古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这是一座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的草原小城,勾勒着变化、前进、发展的时代轨迹。在这片美丽富饶、人杰地灵的地方到处充满着生机,一座历史文化深厚且现代气息浓郁的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边陲县城呈现在眼前。
六十年代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七十年代旗民族用品厂厂区
伴随中国发展到新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政权取代了封建政权。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也于1948年正式成立。1949年开国大典之时,全国各族人民彻底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也开始了巩固团结、发展生产的“长征路”。划时代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尼特右旗进入了加速改革的进程。增强活力,提高效益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成为全旗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的目标。
还记得曾经一条老街,狭窄的小巷,破旧的瓦房……屋檐,放佛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回音。几经变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尼特右旗经济社会飞速发展。1978年,大胆改革生产关系,实行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起牧民群众科学养畜、建设养畜的生产积极性。
80年代赛汉大街
今日赛汉大街
1989-1999年连续10年全旗牲畜超百万头(只),1999年达到170.97万头(只),为1949年的9.68倍。该旗成立50年时,全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8.3亿元,一大批建设项目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昔日落后、闭塞和贫困的状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双喜”牌蒙古包在当时以品种多、质量好等优势蜚声国内外。交通运输业由昔日蒙商道上颠簸的板车和悠悠的驼运,发展到如今铁路、公路干线交错,乡间公路成网,航运盛行。邮电通信业从1955年的50门磁石交换机,20个用户发展成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的多姿多彩网络。商业贸易由解放初期的零星供销合作社,发展到现在的都市商贸,饮食服务业遍及城乡,星罗棋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商品沟通形式活跃城乡市场,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丰富多彩,满足着全旗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2004年赛罕塔拉镇航拍图像
今日赛罕塔拉镇新区航拍图像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基础,调整结构,培育支柱,苏尼特右旗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励精图治,促进了全旗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全旗上下呈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进步的喜人局面。
今日绒毛园区入驻企业加工场景
今日牧区棚圈建设
今日赛汉塔拉夜景
70年后的今天,苏尼特右旗各族人民沐浴党的民族政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团结奋斗,正逐步取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文:张艳敏图:苏尼特右旗文联档案史志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