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内蒙古故事网  >  草原往事   
黄团长铁骑纵横
内蒙古新闻网  17-11-21 10:0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黄厚,江西人,原内蒙古军区司令员。这位抗战时期大青山骑兵二团团长,是一员令敌人胆寒的骁将,也是一位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黄猴子”,这大概是因为他体形瘦小、行动敏捷如猿猴一般。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他像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把敌人的五脏六腑搅了个稀巴烂。

  黄厚从一个骑兵连指导员逐渐成为骑兵团团长,在长期的骑兵游击战中,不仅创造了许多战术,并多次被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创办的《抗日军政》杂志作为战例登载剖析,而且他在大青山根据地留下了许多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周旋斗争的故事,被根据地军民称为“飞将军”。

  1940年5月1日,伪皇协安民救国军第三师一连由固阳开到武川十区庙沟土城子一带烧、杀、抢、掠。一时间,烟尘滚滚,哀嚎四起,村民纷纷逃命。黄厚得到情报后,迅速率骑兵九连和骑直侦察排将敌人全部包围并发起了攻击,打得相当激烈,伪军武器好,打了一个小时,敌人还是没有被击溃。这时“黄猴子”眼睛红了,命令九连掩护,自己带领侦察排跨上战马向敌人的指挥所猛冲上去,敌连长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敌军随后逃之夭夭。此次战斗共缴获步枪十支、冲锋枪一支、子弹五百多发,战马十五匹。俘敌连、排长各一人、士兵十五名(教育后释放),而骑九连无一伤亡,仅仅消耗子弹三百余发。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把他们迎回家,杀鸡、宰羊、喂马,热情款待,并称他们为“神兵天降”!在年底的战斗总结中,土城子战斗被称为“掏心战”。

  1941年8月,伪蒙军及靖安警备队约二百多骑兵,分两路袭击住在武川大小石槽子的二团和四支队。当时四支队的一部分战马放出去吃草没有收回来,仓促应战,和敌人激战两小时,敌人久攻不下,八路军在撤离的同时迅速靠拢,在双方向南北反方向退去的同时,黄厚率领的部队突然掉转马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毫无戒备的伪蒙军猛杀过来,敌人仓惶逃窜。在激战中毙敌十人,获战马八匹、步枪九支、子弹三百余发,反败为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人们后来把这种战术称作“回马枪”。

  最漂亮的战斗还数金盆之战。那是1941年7月1日,陶林的伪蒙军保安队,收编伪警察共约三百人,由五、六个日本指导官监督,由陶林出发经白银不浪向灰腾梁以南平绥铁路附近的卯独兔、厂汉哈达一带进犯。中午到了金盆,大肆掠夺群众,抢掠牛羊和粮食。当时是6月29日,八路军120师骑兵支队直属队和二团主力在厂汉哈达会合。6月30日到卓资山北什尔兔沟和荞麦以沟宿营,加强警戒并准备战斗。7月1日得知敌人进犯金盆的消息后,二团迅速结集三个连和直属特务连前往攻击。下午两点在金盆与敌人交火,敌军分两路在日本指导官的指挥下占领了金盆南北山地与八路军作战。南山地势险峻,骑兵不便展开,黄厚决定以少部分兵力牵制南山之敌,以大部分兵力向北山之敌发起猛攻,又命令直属特务连的侦察排迅速迂回到南山的背后攻击敌人。一时间喊杀声和冲锋号声震天动地,北山之敌被悉数歼灭。黄厚紧接着向南山发起进攻,激战四小时,敌人腹背受击,支持不住迅速溃退,八路军乘胜反击,将敌人彻底赶出这一地区。缴获三八式重机枪一挺、子弹六百余发,步枪十五支、子弹八百余发,战马三十匹,军用品一部分,击毙敌人四十余人,包括二个日本指导官,生俘三十余名。这次战斗既给了目空一切、横行霸道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又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黄厚的“迂回包抄”战术。

  这些只是黄厚在抗日战争中大小战斗的几朵浪花,他和他的白马连、红马连、黄马连、黑马连曾经使敌军闻“马”丧胆。其中的白马连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曾接受过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的检阅。

  1986年10月,武川县“大青山抗日英雄纪念碑”落成典礼上,这位英雄旧地重游,感慨万分。用浓重的湘赣味儿的武川口音,道出一番心里话:武川老百姓真好,对八路军就像自个儿的娃娃,甚好吃甚,那莜面窝窝酸盐汤,放上点山药片片,又好吃,又止饿,真是好东西。当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深情地说:“武川的老百姓主动给我们通风报信,三区一个农民为给我们送情报累得吐血,卜合素一个年轻妇女,为送信跟狼打了一路,哨兵救下她时,身上的衣服条条缕缕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武川人民”。

  黄厚,这个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洗礼的红军老战士,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功勋卓著,武川人民永远怀念他。(胡国栋 胡静波)

[责任编辑 钟婧]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乌兰夫家人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第三个奖学金“云亭奖”
首航相聚
一起去参加多伦诺尔观鸟节
贯彻会议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海亮广场大酒店餐饮部负责人跑了?
• 一场生死线上的接力赛 60岁男子心梗倒地,医护人员接力抢救疏通“心路”
• 李纪恒: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新篇章
• 李纪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提高健康内蒙古建设水平
• 张呼高铁架梁工程全部完成
• 李纪恒:提高站位 强化担当 落实责任 蹄疾步稳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 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