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内蒙古故事网  >  我的中国梦   
传承非遗文化 共绣美好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17-12-29 10:1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昂素镇七旬老人举林花,为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手工艺,带领农牧民妇女用针线绣出美好生活。

  昂素镇昂素嘎查的牧民德琴今年59岁了,因为上了年纪不能干重活,家里的收入减少了许多,听说了鄂尔多斯蒙古刺绣传承人举林花开办了刺绣教学班,她就积极报名,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目前已经学会了制作耳钉、靴子、搭帘等手工艺品,靠着制作刺绣作品,今年德琴赚了两万多元。

  德琴告诉我们:她们想学就自己过来就对了,不收学费。她还说:学会后不仅能传承给下一代,还能提高自己的收入。

  像德琴一样跟着举林花老师学习刺绣的学员有100多人,她们都是各个镇的农牧民。最近,几名学员在学习蒙古族头戴制作,蒙古族头戴制作属于手工艺品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她们聚集在举林花老师的店铺里听老师现场指导教学,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举林花老人说:现在我也快七十的人了,赶紧把这个传给年轻娃娃,谁想学就学,我就不要钱,把她们都教会。

  为了降低农牧民们的学习成本,让他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学习,70岁的举林花创建微信群“乌仁海其”,意为“巧剪”,这也是她刺绣协会的名称。刺绣协会自去年3月份创办以来,举林花老师教学员秀刺绣、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并在自己的店铺代卖她们的作品,帮助她们提高收入。

  举林花老人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所以我想动员我们协会的全体人员,把我们蒙古族传统文化刺绣、头饰制作等手工艺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后面向市场,以此提高收入,为脱贫攻坚献份微薄之力。(图/满都呼 文/伊日贵)

[责任编辑 钟婧]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策马扬鞭踏雪飞
感受冬捕
双节临近 羊肉价上涨
迎新年 展才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政府原副市长贺福宝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 策马扬鞭踏雪飞
• 内蒙古纪委出台实施意见严防干部“边腐边升”
• 今年内蒙古3个城市步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 内蒙古严查社会救助领域违规违纪行为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做好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