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昂素镇七旬老人举林花,为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手工艺,带领农牧民妇女用针线绣出美好生活。
昂素镇昂素嘎查的牧民德琴今年59岁了,因为上了年纪不能干重活,家里的收入减少了许多,听说了鄂尔多斯蒙古刺绣传承人举林花开办了刺绣教学班,她就积极报名,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目前已经学会了制作耳钉、靴子、搭帘等手工艺品,靠着制作刺绣作品,今年德琴赚了两万多元。
德琴告诉我们:她们想学就自己过来就对了,不收学费。她还说:学会后不仅能传承给下一代,还能提高自己的收入。
像德琴一样跟着举林花老师学习刺绣的学员有100多人,她们都是各个镇的农牧民。最近,几名学员在学习蒙古族头戴制作,蒙古族头戴制作属于手工艺品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她们聚集在举林花老师的店铺里听老师现场指导教学,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举林花老人说:现在我也快七十的人了,赶紧把这个传给年轻娃娃,谁想学就学,我就不要钱,把她们都教会。
为了降低农牧民们的学习成本,让他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学习,70岁的举林花创建微信群“乌仁海其”,意为“巧剪”,这也是她刺绣协会的名称。刺绣协会自去年3月份创办以来,举林花老师教学员秀刺绣、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并在自己的店铺代卖她们的作品,帮助她们提高收入。
举林花老人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所以我想动员我们协会的全体人员,把我们蒙古族传统文化刺绣、头饰制作等手工艺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后面向市场,以此提高收入,为脱贫攻坚献份微薄之力。(图/满都呼 文/伊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