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内蒙古故事网  >  我的中国梦   
陕坝铁匠巷的往昔岁月
内蒙古新闻网  18-02-13 17:06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在杭后陕坝镇铁匠巷内,有两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古民居,这是陕坝现今保存的最早的民间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和风吹雨打,这两座古民居愈发显得古朴典雅,无不见证着这条曾经颇为繁华的小镇街区的变迁。

  为了了解铁匠巷的历史文化,周末的一天,笔者走访了这里的几位老居民,他们从小随父母搬迁到此,或出嫁到此地,在铁匠巷一住就是六七十年,现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对这里充满了感情。当我问及铁匠巷的过去,他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陕坝的历史以及过去铁匠巷的模样。

  晚清时期,陕坝镇西北端为一条大沟壕,后人称之为西沙壕,其南面是一个高高隆起的狭长土堆,貌似龙的形状,后人称陕坝最初之地形为“腾飞的土龙”。1874年,陕坝的第一位居民善巴迁居至此,走西口上来的人们也陆续迁移定居在陕坝,逐渐形成一个个小村落。据《杭锦后旗志》记载,陕坝地名是由“善巴”人名演变而来的。民国初,在陕坝居住的户数达到四百多户。

  随着杨家河的开挖贯通、农业生产的兴起,在陕坝小转盘南面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道,逐渐聚集了几家铁匠铺,店铺外面盘着一座大炉子,铁匠铺的师傅们把烧红的铁用力锤打,打好后立即放入水中,这叫“淬火”,据说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强度、韧度、耐磨性能。铁匠巷里主要打制锹头、镰刀、钗子、铲子、切刀、火铲等铁制器具,同时也卖马掌、钉马掌,一边制作一边出售。其中有一户从河南迁移来的王铁匠,技艺精湛,其打制的镰刀等器具妙巧锋利,生意兴旺,较为有名。这里自然而然形成了陕坝地区集中经营铁制品的小市场,铁匠巷也因此而得名。

  铁匠巷的西头是木匠巷,聚集了走西口上来的木工师傅,主要制作和出售窗户、桌椅、板凳、柜子等木材器具,是陕坝最早的木材加工买卖市场。铁匠巷的东面有一条市场巷(现怡和新城),如同现在的便民市场,主要是卖棉布、市布、皮件绳线、针线以及一些小杂货等。市场巷南面的一个大院子便是有名的隆记缸房,专门酿造和销售白酒。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穷人是喝不起酒的,只有富足的大户才有这份享受。

  古镇陕坝也是河套地区最早发展中共党员的地区之一。1927年,中共绥远特别区地委在河套地区开辟党的地下工作,在蛮会发展了两名中共党员。1928年建立了陕坝、蛮会、王亮滩党小组,1932年成立了陕坝西沙壕、蛮会、三道桥党支部。铁匠巷里靠西的一个大院子里,有《大公报》报社,专门经营外地的报纸,书籍是从上海寄来的,其中有马列主义和生活杂志等书刊。自杭后有了共产党,红色革命便没有停止过。据说,当年铁匠巷便是共产党人活动的场所之一,他们借助这里住户较多、人口流动大的特点,常以打铁的节奏和声音为信号,秘密开展活动,在组织发动群众、唤起民众思想觉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2年,陕坝的大户人家在铁匠巷大兴土木,邀请能工巧匠建起了造型独特的正房及四合院,用料为大块灰砖和上好的木材等,前门面为一米左右的砖墙,墙上有宽大的木结构门窗,其他三面为砖坯墙,有的房屋两侧码头有砖雕,隐约可见“福”图案,下面有“飞花”图案,正门上刻有“牡丹”图案,具有内蒙古土默特风格。巷内共建有两排七八户同等造型的房屋。同时,以小转盘为中心的商业兴旺起来,沿小转盘路两侧的店铺多了起来,有食堂、糕点铺、面粉铺、酱菜铺、裁缝铺、瓷器铺、毡房等等。此外,流动货郎也是乐此不彼穿梭于大街小巷,叫卖声不绝于耳。铁匠巷俨然成为当时陕坝最繁华的地段。

  1939年,绥远省政府随军西迁,傅作义将军率部迁至陕坝,在陕坝建立了绥远省政府临时省会。据《杭锦后旗志》记载:1939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了五原县城,傅作义将军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和绥远省政府机关迁到了陕坝,时有军政人员及其家属达三四万人进入。军队的进驻,人口的迁移,商业的繁华,使陕坝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

  然而,时过境迁,铁匠巷内的古民居现仅留有两座,其余皆因出现裂痕而被拆掉,重新建设了新房。随着岁月的流逝,铁匠巷曾经辉煌的打铁卖铁店铺已销声匿迹了,但却掩盖不住历史留下的痕迹。(郎有存)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驼毛卖到海外
野鸭“恋”上南海湿地
赶制彩灯迎新年
书香墨韵情暖万家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布小林参加指导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班子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 呼和浩特荣列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让网友纷纷点赞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集中学习并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情况通报
• 内蒙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初战告捷 抓获犯罪嫌疑人128人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55万亩订单为农户送去新春"大礼包"
• 内蒙古启动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3年行动计划
• 全球唯一稀土颜料产业化项目落户内蒙古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