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永远是孩子
内蒙古新闻网  18-05-18 15:19  【打印本页】  来源:达拉特文化精英

  夜晚静坐时,偶翻开几本相册,里面汇集了家人的许多老照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父母的青春靓照,英俊帅气的父亲、端庄大方的母亲,那时的他们还是那样的年轻有活力,而现在的父母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苍老的容颜、迟缓的行动,退化的记忆、略有呆滞的目光,无不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每次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出进卧室时,会不由自主地泛起阵阵伤感,真想让时光倒流回来,依然是父亲领着我看电影,给我辅导数学应用题;母亲领着我赶交流、给我做新衣服……让时光定格在那美好的片段里。

  父母今年86岁了,我是她们的老生女,母亲在42岁时生下了我,当时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后来意外死亡)。据母亲说,在我未出生前,母亲就决定生下后要将我送人,而且是给常来镇里拉粪的一个生产队老头,所以根本就没给我准备出生后要用的小被褥、小衣服等物品,当我出生后,医院接产的大夫看到肉嘟嘟的我,就劝母亲不要送人,老了以后多子多福。包括大院里的邻居们也劝母亲不要将我送人,担心将来在农村老头家里会受苦、受罪,所以父母也就将我留了下来,也就有了我和父母的情缘。

  母亲没有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可是母亲好强能干、勤俭持家、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茶饭、一手好针线,为人公道正直,对子女要求严格。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下乡,家里的一切家务、教育子女就全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经营家庭上,她这一辈子很少出门,就连回自己的家乡巴盟都是在1956年离开直至三十余年后的1990年第一次回去,她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家庭,她的精力都分摊在做饭、做针线、饲喂猪、鸡等家务活上。在我小的时候,她老说家里的营生多,她走了家里人连饭也吃不上,饲喂的猪、鸡也要让困起来。那时候我不理解母亲,以为一贯节俭的母亲是担心久别回乡花费大,而现在我能理解母亲那是因为一种责任心所致,让她舍不得离开家。母亲的人生是在煎熬与坚守中度过,她这一辈子经历了人生中的诸多磨难和悲欢离合,3岁丧母、中年时姥爷因难忍哮喘困扰而自寻短见,知天命之年我的姐姐又意外死亡.....在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爷爷的地主成份既影响了父亲的职业发展和兄长们的求学立业,让母亲也因此常常受到邻居们的讪笑和挤对,受了许多冤枉气。坚守的是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教育,虽然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可是她却很有远见,她要求儿女们要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她教会了我们人之初的仁义礼信,让我们兄妹在人生的路上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兄妹们都各自成家立业,按照人生定序,父母亲也完成了为人父母的任务,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她们共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可是2011年,父亲患上股骨头坏死病,先是拄着拐杖可以行走,后来只能挪上走,但是这都并没有影响他们与小区里那些老年朋友们一起打牌。2016年4月29日中午,父亲在上卫生间时,摔倒后导致股骨胫骨折,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当时按医生的说法,父亲今后就是长期卧床了。在父亲住院的第二天,母亲坚持要来医院看父亲,母亲走到父亲跟前带着哽咽对父亲说:“你要好好坚持,不能把我丢下你就走了”。父亲点头应承着。当时,听着这一番话,我的眼里顿时涌出了泪水。毕竟父母已携手相牵走过了60多年的人生历程,共同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坎坷不平和风风雨雨。为父亲的早日康复、为我们一家人的相守相伴我在暗自祈祷。在母亲和三位兄长的共同护理照料下,三个月后,父亲能坐起来了,慢慢地,父亲可以坐在轮椅上自己吃饭、上卫生间。这是让母亲和我们兄妹最为高兴的事。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每天又帮父亲做着康复训练,父亲终于可以在康复器里站立起来。但是生活上也并不能完全自理,穿衣服、洗脚、晚上起夜等生活起居都由母亲来照顾,有时因行动不及时,父亲会便溺在床上和衣服上,这些都是母亲默默地去做,给我们腾出了许多的时间,这才有了我们的安心工作,看着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心里更多的是怜惜,也有更多的幸福。因为母亲的付出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工作上和教育孩子上。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人到中年如负重爬坡,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作为中年行列的一员,我的确能对号入座,虽有压力,可是也没有严重到负重爬坡的感觉,因为这得归功于母亲对我在工作、家庭的支持。我感觉自已似乎还有靠、有依赖,到现在,人到中年的我,有时还是有点孩子气,那是因为有妈妈在身边,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忙碌的工作常常让我奔波在家庭与单位之间,虽然我不能每天陪伴在父母身边,可是心里每时都在惦记着父母,每次给父母打不通电话了,要么让父母的邻居帮忙去看看,要么就自己开车过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因为心里一直有一种隐隐地恐慌,毕竟父母的年龄大了。正如《论语》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俱”。其实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活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已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其实这也是我近年来常怀的一种忧患之心,同时我也一直在内心默默地为父母祈福,祝父母安康幸福!(冯丽云)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