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闯:走在扶贫路上的“红盾卫士”
内蒙古新闻网  18-06-12 10:4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第一书记张闯上门入户调查摸底

深入蔬菜大棚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5月8日,走进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火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闯的“根据地”——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火星村工作队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的一本彩色相册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相册记录了张闯任职第一书记以来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点点滴滴……

摸排兜底夯实基础

  2016年,因工作需要,张闯被任命为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火星村驻村第一书记。从此,这位来自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红盾卫士”开启了他的精准帮扶之旅。

  “张书记人可好了,说话唠嗑没官架子,也不嫌我们农村埋汰,出了这家门就进那家院,天天‘长’在我们村里,拿着笔和本写呀记呀,可忙乎了。”火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有库说道。

  接到任职令后,张闯第一时间沉到火星村,立即进入工作角色,挨家挨户摸排走访,与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唠家常,听民意,访实情,兜家底。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写好民情日记,记好工作日志,对贫困户收入、住房、健康、财产变化等逐一上墙并真实反映在收入账上,对贫困户重要信息履行好签字按押手续,并做好影像资料收集留存归档工作。火星村规范、齐全的精准扶贫档案成为其他帮扶单位学习借鉴的样板。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

  为确保火星村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张闯结合贫困群众实际,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查找致贫原因,分析贫困类型,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家庭,用好用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为56户88名贫困户分别“量身定做”了脱贫计划,其中,6户12人选择异地搬迁种植温室大棚;11户18人发展养殖业;1户2人种植冷棚;18户25人入股分红;政策保障兜底20户31人。

  “多亏了张书记的帮忙,我这个全村出了名的穷光蛋,现在养了5头母驴、2头母猪,一年下来能赚2万多元,生活好了,还光荣‘摘帽’了。”火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德才一边忙着给驴添加饲草,一边和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

  截至2017年底,按照“五个一批”扶贫退出政策,火星村精准扶贫工作在张闯和驻村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或是依托增收产业,或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或借助产业叠加政策,如期脱贫“摘帽”。

抓实扶贫延伸帮扶

  为使贫困户脱贫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源源不断产生经济效益,张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细微处入手、在实处落脚。

  2017年冬,选择易地搬迁种植温室大棚的6户13名贫困户,生产出的蔬菜水果遇上了销售难题,张闯通过个人关系,协调乌兰浩特市金色果园超市,帮助贫困户董焕春、董长江、王文昌等销售香菜、油桃、蜂蜜等果菜折合人民币1万余元,并与企业达成协议,继续帮助6户贫困户经销蔬菜,给种植蔬菜大棚贫困户提前吃了“定心丸”。

  同时,张闯主动联系沈阳全家福国际集团为火星村56户贫困户每户捐赠一袋面粉;为整治村屯环境卫生捐赠200升柴油;为贫困户张立国资助500元现金。协调乌兰浩特市乌兰河食品有限公司为火星村全体小学生每人资助学习用品一套;联系爱心人士为村88名贫困户各捐赠面粉一袋。

  如今,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火星村贫困人口农闲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再就业的目标,张闯积极主动与吉林省洮南市化肥厂沟通联系,准备在火星村建设分厂。届时,将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厂务工。朴实的火星村贫困户为了答谢张闯的帮扶之情,向张闯敬赠了“精准扶贫工商相伴”“驻村工作同甘共苦、精准扶贫尽职尽责”两面锦旗。(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贺喜格宝音 通讯员 孙丽英)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