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拜读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又适逢五月母亲节,总觉心中的一腔感恩之情无以言表,只能略以母亲的一些故事记之,笔拙情深,难表其之万一。
我的母亲今年已七十二岁高龄,清贫的生活早早地让白发爬上她的额角,让皱纹覆盖了她曾清秀的容颜。母亲甚少照相,导致我除了模糊记得母亲年轻时梳着两条大辫子,却一点也忆不起她年轻的面容,好像母亲一直就是现在的样子,慈爱的,暖暖的,让我在她面前无比轻松,还可如孩童一般撒娇耍赖。
母亲一如千千万万儿女心中的母亲一样,是永远勤劳而不知疲倦的。记忆中的母亲手上总在做着这样那样的事,一刻也不停歇。只有遇到雨雪天时,母亲才会有难得的闲暇,坐下来一边缝补我们的衣物,一边讲一些她自己的故事,每当这个时候,我便特别欢喜。母亲生于陕西省府谷县的一个小村里,赤贫的家庭,多病的双亲,使她的童年充满苦难。母亲的亲生父亲是当时村里难得的识文断字的人,但却一直体弱多病,在她九岁时便去世了。留下年幼的母亲和孱弱的姥娘无以为靠,坚强的母亲早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裹过脚的姥娘干活不方便,母亲挑水、种地样样都来。生活所迫,让成绩优秀的母亲早早中断了学业,但母亲其实是非常热爱学习的,多年以后,翻家里的旧物,找到了母亲精心保存的读书时写的毛笔字和画的图画,娟秀的字体,美丽的图画,让我感受到母亲当年对学习的热爱和渴望。
母亲二十岁的时候,姥娘重病不起,寒冬里,母亲赶着毛驴车送姥娘去几十里外的沙圪堵看病。顶风迎雪,几次跌倒爬起,终于送到了医院,得到的却是医生令人绝望的回答:“你母亲的病已没法治了,想吃点什么就给吃点什么吧。”其实前面母亲已经带姥娘看过几趟了,医生已经告诉她再来也没什么用了,但母亲仍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她的母亲能多陪她些日子。回去的路上,母亲把毛驴车上的姥娘盖的严严实实,忍痛用笑脸面对姥娘,自己却赶着车边走边偷偷掉眼泪。母亲的深情无法战胜病魔的无情,姥娘终带着对女儿的无限不舍去世了,母亲双手刨着依然冰冻的土地,在早春料峭的寒风中号啕大哭,甚而留下了手臂麻木的病症。母亲每每讲到这些,眼泪便会涌入眼眶,我也跟着伤心:母亲早年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让人心疼啊!
后来,母亲在舅舅的介绍下,与同样贫穷的父亲组成了家庭,陆续生养了我们姐弟四人。母亲如此形容当时新家庭的贫穷:“当年没有电,点的是煤油灯,家里都找不出一个装煤油的空瓶,还是邻居家送了一个。”好在,父母都出身贫寒,吃苦耐劳是他们身上最显眼的特质。当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打我记事起,便不觉得自家的吃穿用度和别人家差多少,年幼的我完全不知道父母为过去一穷二白的家庭有过怎样的艰辛付出。当年,我们姐弟甚至还会时不时吃到同龄孩子大多吃不到的一些东西:面包、提江饼、苹果,是父亲工作之余抽空做一些小买卖赚来的,碗托、马蹄酥之类的小吃是巧手的母亲自己学做的。母亲总说:“我早早没了娘老子,吃了好多苦,就是挣上命,也不能让你们再吃苦。”渐渐长大后,我才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没日没夜的操劳上的。
为补贴家用,培养四个孩子读书,母亲先后卖过碗托、豆腐。当年两毛钱一个的碗托,加上人们当时的消费水平,真是赚不到什么钱,只有在集市日、交流会等日子,才会多卖些,赚个十元、二十元的。为多蒸几个碗托,母亲多次只在院子里席地睡上一小会儿。后来,母亲又学会了做豆腐,做豆腐利润依然不大还苦重,但是豆腐渣却是可以用来喂猪的。我们家常常是养着四五口猪的,每到开学时,母亲便会卖两头猪来缴纳学费。繁重的劳动,摧毁了母亲本就不强壮的身体,母亲每年总要看几回病吃几次药,每天总是累瘫的状态。多数夜晚,母亲给我们吃过饭后,自己就合衣倒在炕上睡着了,我为母亲铺褥子要求母亲挪动一下地方,母亲有几次抑制不住地发火了:“别管我,你们睡去!”当时的我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会生气,还流下了委曲的泪水。直至成年之后,我才会明白向来慈爱的母亲为什么发火:她实在是太累了。
母亲拼死拼活的忙碌着,生活依旧不算富裕。但母亲待人接物却是大方得体而又非常热心的。母亲是节俭的,时至今日依然不舍得浪费一丝一毫的东西,但她的节俭也多是对自己。对待邻里亲朋的人情往来,则必是不让别人吃亏的,哪怕邻居送点苦菜来,母亲也要在装苦菜的碗里盛上一块豆腐或是别的什么东西送回去。亲戚邻居孩子结婚缺钱了,只要向母亲张了口,虽然我家经济也紧张,但母亲定不会让其失望:“谁家还没个难事。”怜老恤贫,更是母亲最大的美德。乞讨人员上门,碰到饭点,一碗热乎乎的饭是肯定会有的,临走时,母亲便会再叫我们姐弟拿点零钱送上。一次,街头有一流浪汉滞留,每天蜷缩在一处没有门窗的房子地下过夜,母亲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把他带到我家住下,供吃供喝,直到他自己离开。流浪汉走后,母亲拆洗用过的被褥,清扫房间,忙了一整天。我很不解也有些生气:“谁知道他是哪的人啊,有病没病啊?给他点钱就得了,还让住!”母亲叹息着:“这种人也真够可怜,连个家也没,能让他舒服几天就舒服几天吧。”
时至今日,母亲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我们姐弟几人先后考上了大学中专,并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也算过得不错,母亲的身体在她这个年龄段也不算太差的。我一直深信好人有好报,今日我们的好生活,得益于父母的辛劳,得益于他们德行的庇佑,我愿父母健康长寿,让我们姐弟能经常得空带他们看电影、逛商场、吃小吃,给他们贺热热闹闹的生日,陪他们过红红火火的节日......
因为爱,所以感动,所以感恩。母亲,您辛苦了!(任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