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书:走在铿锵有力的扶贫路上
内蒙古新闻网  18-06-22 16:53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李文书是喀旗小牛群镇通台沟村第一书记。2017年上任以来,他把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己任,依据当地群众的发展意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种养殖业和旅游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为百姓尽快实现小康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精准识别,为脱贫致富打基础

  通台沟村属贫困村,为全面掌握本村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发展意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文书与驻村工作队一道,深入每一户老百姓家中,详细了解各户的人口状况、贫困程度、疾病状况、学生上学等情况,认真分析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为每户贫困家庭量身定制一块精准扶贫帮扶图板,让贫困户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帮扶措施和受益情况,便于及时和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联络。通过入户调查,对全村407户家庭每一户都了如指掌,特别是针对65户177人的贫困人口更是如数家珍,他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帮扶工作队制定了帮扶计划。

  贫困户杨国辉原来不过日子、好吃懒做,家徒四壁,妻子离婚出走。后来,在李文书及帮扶责任人的帮助和劝导下,与父亲共同经营7亩果树,同时为其落实发展“菜单式”养牛4头,目前已生产2头牛犊,果树收入达7000多元,并为其安排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年收入达1万元。通过产业扶持和思想教育,杨国辉不但改掉了陋习,而且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又娶妻生子。

  强基固本,为脱贫致富做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李文书与驻村工作队抓住这个“牛鼻子”,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2200亩盛果期、3700亩幼林苹果梨这个主导产业,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户粗放经营导致不能增收,个别村组饮水困难,老百姓看电视难等涉及的民生问题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与工作队一起实地走访、勘察测量、设计预算,准确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0月,李文书主动协调单位筹措资金20万元,实施了西沟自然村苹果梨管道维修改造工程,安装出水栓和阀门26个,受益贫困人口6户10人;实施了饮水爬坡工程,解决400多亩浇灌问题,受益12户56人,其中贫困户5户10人;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67户267人(贫困人口15户25人)及300多头只牲畜饮水难问题;实施了“村村响”和光纤自然村覆盖工程,为4个自然营子架设光缆1.2万米,实现了“村村响”大喇叭自然村延伸;实施了无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为78户群众安装了地面接收设施,使不能观看数字电视的用户看上了电视,为每个贫困户送去精准扶贫政策的收音机一台;实施了平安村建设工程,为村部安装了监控系统,确保了村部的安全,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他积极协调旗民宗局,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铺设管道200多延长米,打配套深井一眼,建储水池一个,增加水浇地面积100亩,为该村抗旱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产业,为脱贫致富增后劲

  没有好的产业带动,再好的扶贫政策也难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李文书从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之初,就将该村的脱贫产业定位在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种养殖业上,因户而宜,适户发展,多点开花。

  继续做好苹果梨产业。在李文书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下,2017年新栽、补栽苹果梨5000株,面积达5200亩,其中已坐果的2200亩,秋红李子1000亩,受益贫困人口11户32口人,每户年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在种植冷棚的基础上,2017年又扩大种植规模达75个,占地近100亩,带动贫困人口16人,增加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依据全旗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意愿,2017年新增养牛、驴、羊户20户,带动6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前,全村所有贫困人口除丧失劳动能力6户7人进行社会兜底和资产性收益外,其他贫困户都有产业带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文书始终如一,将脱贫攻坚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打胜脱贫攻坚战努力着、奋斗着、工作着。(李震宇 孙伟)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