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张平:驻村就是要为牧民谋幸福
内蒙古新闻网  18-07-11 16:17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

  六月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雨水,行驶在伊和乌素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一条笔直的油路上,满眼绿色,生机盎然。

  “今年4月份,这条2.5公里长的乡村路还走不成,积沙严重,多亏张书记组织干群300多人,义务劳动24天,人工做了沙障,修补了水毁路段,立了限高架,才能疏通了这条路。”一路上,村干部嘴里一直念叨着张书记,那么张书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记者心中画了个问号。

  日头渐西,记者一行步行进入沙梁区,远远地望见,沙坡上一群人正低着头埋设防沙障。“那就是张平书记。”村干部说。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皮肤黝黑。握手寒暄后,能明显感受到这粗糙双手的汉子在沙窝里植树种树已不是一年两年。

  “我是2013年4月被杭锦旗委组织部派驻到伊和乌素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接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这几年就是希望尽己所能,改变这里的面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68年出生的张平是杭锦旗森林公安局副局长,任“第一书记”后,他仍坚持秉承农村出身的质朴不变、党员身份的本色不丢的理念,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通过植树造林,他

  创新地走开了生态富民的广阔路子,赢得了伊和乌素苏木党委、政府和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任职初期,张平了解到伊和乌素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地处库布其沙漠边缘以及嘎查的经济发展现状。张平就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带领牧民群众依托广阔肥美草牧场的自然资源增收致富奔小康。他先与支部“一班人”本着“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因地制宜宣传动员牧民群众合理有效利用草牧场资源,用好用足国家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公益林项目国家每亩补贴10.5元,组织牧民在自己的草牧场上种植杨柴、柠条等2万亩公益林,增收20多万元。

  而后几年中,他领导当地牧民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坚持把此项工程作为治理西部风沙源头的绿色工程,争取了国家给予的种乔木每亩补贴500元、种灌木每亩补贴240元的政策,组织以牧民阿拉腾桑巴雅尔等5户牧民在自己的草牧场种植了水冲沙柳,水冲沙枣1.08万亩,使牧民增收340多万元。

  今年4月份,张平了解到巴音温都尔嘎查86万亩草牧场上大多生长着非常旺盛的沙蒿,且沙蒿里生长着闻名世界且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西北沟野生甘草。于是他向旗农牧局争取了2万亩草牧场改良项目,将草牧场上沙蒿以带状逐年清除掉,让西北沟野生甘草自然恢复,不足部分人工补种甘草,改良后的草牧场每亩可产野生甘草100公斤,按目前

  市场野生甘草8至12元每公斤计算,2万亩野生甘草,牧民可增收1600万元至2400万元。可以说,这个项目,为当地牧民建立了取之不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在沙区成长的张平,在属于自己的这片天地里,以忠诚为基、以实干为梁、以大爱为泥,筑起了为党为国为民的广厦万间。(孙海斌)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