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困户为主的丰润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粘玉米产值达30万元;中草药产业稳中起步,为贫困户搭建致富桥梁;发展“林果+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旗第一个村级工会组织成立,为村民解决难题80多件;家门口的夜校开讲,为提升村民素质开了先河……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联发嘎查的一系列可喜变化,与驻村第一书记朱光华的努力分不开。
大个子,严谨谦和,雷厉风行,这是朱光华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刚到联发嘎查驻村时,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在心里猜测,看起来文诌诌的大个子,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朱光华并没有过多在意,而是以实际行动来回答。
驻村后,朱光华一直自称为村里人,穿着办事都和村里人一样,对村里的情况也很快有了底数。
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时,朱光华带领驻村队员和村“两委”成员逐门逐户走访,从牢骚中听群众所愿,从意见中找群众所盼,“走访过程中,那些简陋的土旧房、茫然的眼神,让我也有些震惊。真想不到,这里离市区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情形却和市区差别很大。”朱光华说。
驻村的第一天起,朱光华就在思考,如何才能打开脱贫攻坚的突破口。“缺乏主导产业是嘎查最紧迫、最突出的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在与村“两委”成员共同探讨中,他一次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到底什么样的产业,既符合嘎查的情况,又适合老人及妇女经营?朱光华苦苦地思索。
嘎查有种植粘玉米的历史,许多村民都有种植基础,况且投入少、效益高、见效快,发展粘玉米种植对于联发嘎查来说比较容易。在随后召开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意见征求会上,他提出通过提供贴息贷款、大户示范引领、争取项目扶持等方式,以成立丰润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种植粘玉米,实现短期脱贫。同时,引进深加工技术,将粘玉米加工成豆包提升附加值,把这个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目标。大家听后都很兴奋,觉得这才真正找准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抓住了脱贫致富的关键。
如今,回头再翻看当时的记录,朱光华说这条路子选对了,通过粘玉米种植产业,有150户村民种植粘玉米,全嘎查仅粘玉米一项就增收30万元。
“以前致富无门,干着急使不上劲儿。现在好了,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贫困户董玉会干劲儿倍增。去年,通过粘玉米种植增加收入3万元,董玉会高兴地表示,这致富太快了,就快赶上村里的富裕户了。村民们都说:这个第一书记真有“路数”!
有“路数”的还不只这些,贫困户李元珍依托“林果+旅游”这棵“摇钱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82岁的孙淑英栽上了脱贫养老药材开启了幸福生活……
事非经过不知难。身边的亲戚朋友们经常问朱光华,当第一书记比在单位轻松吧,他不置可否,一笑了之。审核低保户名单时,因为时间比较急,程序及资料又比较多,朱光华带领村“两委”成员一直加班到凌晨1点多。“客土回填”保证中草药苗全苗壮拉了50大车;“林果+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磨破了嘴皮子;“农民夜校”开讲了,从讲故事到讲产业、从讲政策到讲技能、从讲家训到讲民风……夜校里无所不能讲,无所不能做,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时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