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过程中,和村干部现场办公探讨脱贫计划
帮村民一起下地干活
早晨不到6点,曹智勇就起床了,此时天色尚早,村子里静悄悄的。他打了个哈欠,到院子里打了半盆水,端进宿舍洗了把脸,不由打了个寒颤。虽然到了5月份,可武川县早晚还是有几分寒意。他随手拿了件外套披在身上,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小小的办公桌上续写脱贫梦想
1983年出生的曹智勇进驻的是武川县二份子乡,下面有15个行政村共有1800余户人家3600余人,而这其中涉及贫困户390户793人。作为武川县二份子乡党委副书记、扶贫办主任、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去年4月从市委政研室派驻下来后,曹智勇负责全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
详细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
坚持每天写脱贫日记
“刚来的时候不了解情况,而且这边的村子分布较散,每天开车至少要跑300公里左右。”曹智勇说。在走访完几家扶贫户后,曹智勇召集其他驻村工作队员、村长、村支书一起商量脱贫方案,并现场制定工作计划。“扶贫必须先扶志。人没了信心,啥也干不成。干等着让政府掏钱,这哪行啊!”他说,今后要啃的全是硬骨头。在驻村的这些日子里,有时候忙得错过了饭点,只能吃方便面,村委会宿舍没有条件洗澡,实在脏得不行了,他就等有机会去县里开会的时候去澡堂洗。曹智勇说,只要能把工作做好,什么样的生活条件真的不重要。
整理宿舍
驻村过程中曹智勇学会了很多技能
忙完手上的活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在宿舍里,曹智勇把队员聚在一起,聊各自联系户的情况和如何尽快让贫困户脱贫。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面对一堆紧迫而复杂的问题,得一个个去攻破。要想既救得了急,也能救得了穷,就要创新思维和工作手段,曹智勇经常鼓励队员,要坚持下去,走好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忙中偷闲送去对家人的问候
临睡的时候,曹智勇才能静下心来给远方的父母和女友发个短信问候一下。扶贫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取舍,如今只能对家人说一句“对不起”。村里的夜晚十分寂静,满天星星熠熠生辉。“我热爱这份工作,看着村里的变化,将会证明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曹智勇说。
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几年来呼和浩特市精准施策、精准推进,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而成绩单的背后,浸润着扶贫一线驻村干部的心血。近日,记者跟随一位扶贫干部,记录了他一天的工作生活场景。虽是点滴记录,但从中可以窥见扎根全市扶贫一线驻村干部的满腔热血与奋斗激情。(记者 刘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