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乡村的清澈“税务蓝”——记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后满金敖嘎查第一书记 王文江
内蒙古新闻网  18-08-15 10:56  【打印本页】  来源:科左中旗发布

  王文江,通辽市科左中旗税务局监察室副主任。2016年10月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先后深入科左中旗宝龙山镇东宝龙山、后满金敖村开展扶贫工作。

  王文江同志作为老党员,深知精准扶贫作为最贴近民生的一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一年多来,他的扶贫工作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得到了村班子的真心认可,得到了旗委政府的表彰,实现了让老乡脱贫致富,让“税务蓝”为共建美丽乡村描上浓厚的一笔色彩。

学好政策强内功

  他是38年的“老税务”,虽说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对扶贫工作却是陌生的。为开展好扶贫工作,尽快熟悉各项扶贫政策,自担任第一书记的那日开始,每天五点成了他手机里一直没变的闹钟,一本书、一只笔、一杯水是他每天清晨的标配。一年多时间里,他大大小小的学习笔记写了十余本,讲起扶贫政策来头头是道,一户一册、产业扶贫……成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并多次作为代表在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他的笔记也成了大家争相借阅的“教科书”。

一户一策拔穷

  后满金敖嘎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户,286人,是重点贫困村。为了尽快摸清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开展精准帮扶,王文江入村第一天就带领工作队员逐户走访调查,详细询问每一户家庭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早出晚归,田间地头,已经56岁的他好像不知疲惫。白天摸清情况,晚上召集大家开会协商脱贫政策。贫困户王哈斯敖其老左眼失明,三级残疾,孤身一人,了解他家的情况后,王文江通过政府协调资金帮助买了两头基础母牛,建棚舍做了庭院经济。

  贫困户包文泉家里只有一口人土地,一年的收入来源靠种地,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安置为护林员。“因户制宜、对症下药”是王文江一直的坚持。

准助力授以渔

  天刚朦朦亮,王文江就和工作队员一起坐上农用四轮车去往最近的农畜交易市场,为18户贫困户购买养殖奶牛。王文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要想真正让贫困户实现脱贫,简单的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他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开展分类帮扶,为具有养殖经验却没有资金的贫困户购买奶牛,邀请专业养殖人员为村民进行培训;为家中有地的贫困户购买玉米或大豆种子,联系客商签订回收合同;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积极解决医疗费用……目前,后满金敖嘎查已实现人均增收1000余元。

帮扶求长效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只有解决好教育问题,才能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王文江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摸清全村有8个孩子存在上学困难需要资助。他把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制成表格,各方联系资助,保证所有的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没有王伯伯的帮助,就不能在学校读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王伯伯一样的人”包文泉10岁的儿子在宝龙山镇第三小学四年一班就读,也是8个被资助的孩子之一。

  “上级让我来,就是来服务的,不能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我要对的起头顶的税徽和肩上的肩章”。在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文江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践行着当初的诺言,休假不足10天、发高烧带病工作对他来说辛苦却值得。截至目前,已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28户、86人,产业扶贫104人,生态救助5人,发展教育8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王文江用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精神谱写着精准扶贫路上的蓝色赞歌。(科左中旗委宣传部:刘娇、王晴)


[责任编辑: 杨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