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木图:产业发展助脱贫攻坚
内蒙古新闻网  18-08-23 18:46  【打印本页】  来源:阿拉善盟扶贫办

  2017年5月,吉日木图同志受组织选派到阿拉善盟巴彦高勒苏木巴音宝格德嘎查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走基层、转作风、树新风”选派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嘎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嘎查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同时,重点突出了嘎查产业转型,建立主导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筑牢堡垒,发挥嘎查“两委”和党员的核心带动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巴音宝格德嘎查成立于2012年8月,主要是2006年以来的搬迁户、原巴彦高勒林场家属、原饲草公司家属及巴彦高勒嘎查部分迁入户构成。总面积0.2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1户190人,其中:贫困户14户42人。嘎查正式党员只有5人,而且2人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嘎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针对这一现状,作为第一书记,吉日木图同志及时与苏木党委沟通协调,加强对后备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全年培养嘎查后备干部2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新增1名预备党员、1名重点培养对象,有效充实了支部后备力量。并严格落实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及党员按月缴纳党费,邀请专家、教授讲党课2次,为全嘎查农牧民集中组织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2次,安排嘎查两委参加旗级各类培训4次,全年组织农牧民农业种植培训2次,科技示范户培训2次,从党内生活,工作纪律上提升模范带头意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入调研,找准脱贫致富路子

  驻村期间,吉日木图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雁过拔毛”等活动的开展,在嘎查“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走访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全嘎查的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他与嘎查“两委”班子通过认真研究,巴音宝格德嘎查的劣势是没有草场、没有工业,耕地少,产业基础薄弱的自治区级贫困嘎查;优势是农区饲草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舍饲养殖方面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在摸清这一“优劣”后,吉日木图与嘎查“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确定了“党支部书记组织成立农牧民合作社,以发展肉驴养殖形成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建+合作社+扶贫”发展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巴彦高勒苏木巴音宝格德嘎查驻村帮扶计划”。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该嘎查发展实际,从根本上激发了全嘎查产业发展活力。

项目支撑,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增强嘎查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嘎查党员致富带富,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重点。为此,他利用自身业务部门协调对接便利,先后四次邀请盟扶贫办、盟脱贫攻坚督导组等单位领导深入嘎查实地,出谋划策,共争取项目资金221.25万元,落实了产业发展项目4个,新建综合养殖场一座,购进品种驴100头,养殖场现已投入试运营,2017年为嘎查转入养殖场承包收入3万元,实现嘎查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

  另外,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以及各金融机构惠农惠牧政策全年为嘎查农牧民发放生产周转资金贷款34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牧民产业发展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积极争取政策,让每个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针对全嘎查因搬迁转移、林场改制等原因未享受任何惠农惠牧政策的21户47人农牧民,通过积极协调争取纳入到了全旗半农半牧政策扶持范围内,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从而实现了全嘎查农牧民惠农惠牧政策全覆盖。

  通过阿右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0人解决了住房问题,并争取全旗“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产业扶持政策为每个搬迁户都享受到了肉驴、肉牛扶持政策,落实了转移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积极对接包联领导、帮扶单位,为嘎查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0人、2017年返贫户1户5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增强了脱贫致富能力,巩固了脱贫成效,全年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5.5万元。截止2017年底,嘎查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脱贫。

  由于吉日木图同志是旗扶贫办的项目负责人,虽然从单位工作脱岗,但在全旗脱贫攻坚工作中也有很多事务需要他去完成。所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白天黑夜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对此他没有抱怨、没有诉苦,更没有退缩,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奋斗着。

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跟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思路,努力将巴音宝格德嘎查打造成为“党建+ 合作社+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推进嘎查主导产业,振兴嘎查事业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 杨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