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 一心为民做事 ——记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村扶贫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袁修惺
内蒙古新闻网  18-08-30 13:13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袁修惺自己出钱给贫困户张立华购买了20只鸡雏。
袁修惺去贫困户郭春河家走访,帮助他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袁修惺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打扫猪圈卫生。

  自掏腰包给贫困户吕翠英家购买电视、给贫困户张立华和李林花家购买鸡雏,通过个人关系为村里的养老院和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在近3年的驻村工作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情他做了太多太多,他就是海拉尔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管理站路政大队副队长,现挂职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村扶贫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的袁修惺。

初入农村 困难重重

  2015年8月,袁修惺接到组织通知,选派他到哈克镇哈克村挂职第一书记。当时他的心里是既兴奋又担心,能够得到组织信任,有机会深入农村为最基层的百姓服务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但同时他又有些担心自己一直从事一线执法工作,从来没有在乡镇工作过,不知道能否完成好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临出发前,袁修惺郑重地把党徽戴在了胸前,在他的心里有一份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基层百姓多做好事儿、实事儿。

  第一天入户就让袁修惺感慨万千,他切身体会到:只有亲眼看到村民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才能从心里懂得为什么要开展扶贫攻坚这项工作。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袁修惺从进村那天就开始起早贪黑走街串户,与村民们沟通,了解村情民意,并将了解到的情况认真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晚上回宿舍后立刻进行整理、思考。赶上白天入户家里没人,他就晚上再去,直到把每家的情况都摸清。袁修惺曾经连续工作100天没有回过30公里外的家,换洗的衣服都是家人给他送到村里来的。即便是这样忘我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还有许多村民不理解他,说袁修惺是走过场来了,是镀金来了……面对众多质疑的声音,袁修惺的心里也有委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他依旧坚持每天入户,把村民们反映的问题都详实记录下来,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辛勤付出 赢得信任

  在第一次去村民王升家入户走访时,王升对袁修惺的态度并不友好,不仅不理解支持他的工作,还把袁修惺制作的党员联系卡和他本人一起推出了门外。回到宿舍后袁修惺的思想压力很大,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在为村民做好事,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却不被理解呢?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村民都有这样的觉悟,那还要驻村干部干什么!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传达到村民群众中,帮助他们早日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这才能体现驻村干部的价值。

  两天后袁修惺再一次来到王升家中,看到他正在砌院墙,袁修惺二话不说就从地上给他拿红砖,和他唠家常,嘴上还说王大哥还生气呢?听他这么一说,王升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说:“袁书记,那天是我不礼貌了。”中午还留袁修惺在他家吃饭。王升的理解支持更加坚定了袁修惺帮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排忧解难 不辱使命

  2016年7月,袁修惺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贫困户吕翠英的儿子窦勤超同学考上了河北美术学院,但因为家庭贫困,孩子有了辍学的想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袁修惺立刻前往哈克镇、区教科局咨询政策,并成功的帮助窦勤超争取到“雨露计划”一万元资助金,解决了窦勤超学费不足的实际困难。袁修惺还个人给窦勤超200元钱,让他在上学的路上买些食物。

  目前,哈克村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共有19户33名,该村通过产业帮扶、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帮扶和社保兜底等措施精准发力,根据贫困户现有基本条件,选择不同的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且扶贫政策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为贫困户脱贫。驻村以来,袁修惺与村“两委”班子共同探索脱贫工作的好办法,积极争取“三到村三到户”等项目资金,实施了产业带动扶贫,用扶贫项目资金45万元建造新式牛舍,花费145万元购买了103头精品奶牛投放到哈克村牛场集中饲养,如今103头奶牛已繁殖到141头,每年实现的利润按贫困户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进一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袁修惺还自己出钱为多年没有电视的吕翠英家购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让他们全家人能通过电视了解国家的好政策,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2018年春节前,袁修惺联系身边的朋友,给哈克村贫困户陈亚芬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20袋米、面和12桶豆油,还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了一台微波炉,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今年5月,袁修惺了解到贫困户张立华和李林花两人都想养小鸡,并且积极性很高,袁修惺又自己出钱为她们每家购买了20只小鸡雏让她们饲养。

  驻村工作3年来,袁修惺对哈克村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海区委、政府和哈克村村民的认可。2017年6月,袁修惺被授予海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哈克镇“优秀驻村干部”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被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袁修惺说:“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褒奖,同时更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和激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我坚信只要我踏踏实实把党的惠民好政策送到群众中,就能架起党群的‘连心桥’,干群关系就能更融洽,‘精准扶贫’工作也能做得更实更精。”(董春欣)


[责任编辑: 杨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