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 大熊猫曾在呼和浩特市生活过
内蒙古新闻网  18-08-30 09:5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大熊猫,黑白相间的皮毛,憨态可掬的神情,用两个带有黑眼圈的眼睛呆萌地看着你时,总让你忘记它也是熊科动物。虽然身形宽阔,但每天抱着绿色的竹子吃个没完。作为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直备受关注,且因为成活率低,现存数量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前些天,两只大熊猫来到呼和浩特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但你知道吗?大熊猫并不是第一次来我市哦。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熊猫就已经来我市生活了,并给那一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曾经的青城公园也是动物园

  在呼和浩特市,想要看动物,首选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因为那里有专业的饲养员来照顾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动物聚集在此,大熊猫也不例外。但在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呼和浩特市的动物园就在市中心,也就是现在的青城公园园内。

  说到青城公园,则历史悠久。据《归绥县志》记载,青城公园前身为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此处原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岗下有一涌泉,水流淙淙不断,甘甜清澈,泉名为老龙潭,又名龙泉。龙泉公园旧址为田园胜景,每当仲春时节,归化城和绥远城(呼和浩特旧称)的两城官员就会在此地的先农坛庙举行耕藉典礼,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到夏秋庄稼成熟之时,先农坛庙四周,麦浪滚滚,果蔬飘香,充满了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园中的胜景龙泉、卧龙岗、老龙潭、青龙背、先农坛庙等都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现已鲜为人知。1951年,龙泉公园正式更名为人民公园,1997年又更名为青城公园。

  青城公园留给众多青城人民许多回忆,不光是风景、传说,曾经在里面建设的动物园也常常被人津津乐道。据了解,青城公园的前身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因以“卧龙岗”和“老龙潭”为主要景点而建,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1951年由绥远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重建龙泉公园并改称人民公园;1953年,增建呼市动物园;1955年,修建人工湖;1997年6月根据呼和浩特市民要求,为突出自治区首府公园的特点,更名为青城公园。自2003年9月以后,青城公园取消了门票免费对市民开放,2006年9月青城公园动物园搬迁至大青山野生动物园。青城公园位于市中心,是市内主要的游览地之一,总面积约4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0.3公顷,硬化面积7.1公顷,园林建筑、设施面积4公顷,绿地面积24.3公顷,绿地率达到了74.34%。设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大门,便于游客从不同的方向进入。

  上世纪50年代,青城公园里就已经有动物的身影了。在老呼市人的印象中,青城公园总是和野生动物分不开。

青城公园里的第一只动物

  大家一定很好奇,青城公园里的动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应该没有更多的资源来投资青城公园里的动物园建设。但在那个年代,呼和浩特市的人口并不是很多,城市范围也小,野生动物还是离大家很近。

  据青城公园的管理人员云霞介绍,其实,在当初建立该公园的时候大家就有设立动物园的想法,但当时的条件有限、物资有限、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许多条件并不成熟,但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游玩娱乐的场所,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是没少下功夫。最早的一批动物都是从本地的农民手中收购的。还记得公园里第一只动物就是收购于1951年,当时一位年迈的老工人名叫曹富明,他自掏腰包,用了半斗米和附近的农户换了一匹三条腿的灰狼。虽然只有三条腿,但这匹灰狼却吸引了足够多的游客,许多市民会带着孩子来看看真正的狼是什么样子。而公园里收购的第一只禽类也是由曹富明花了五角钱购买的,那是一只雕。就这样,靠着公园的工作人员四处收购动物,青城公园里最早的动物园已经初具规模,除了刚才的那些动物,还拥有狐狸4只、狼2匹、猫头鹰2只。虽然动物寥寥几只,但也称得上是动物园了。

  云霞继续说道:“随着动物越来越多,真正的动物园也就成立了。最早,这些动物被安置在公园的东南角,面积约4公顷,兽舍有6000余平方米。有印象的市民可能还记得用油漆写着“动物园”三个字的铁牌挂在一道铁门上面。过了这道铁门,大家就可以看到动物了。动物园是展览和研究野生动物的场所,也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主要组成部门。随着动物园的正式成立和动物的不断增多,公园里也明确有了饲养、管理、驯化等多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大家也会根据科普展览的特点,制作每种动物的说明牌和图片,供游客在观赏动物时,学习相关知识。”

上世纪70年代大熊猫来了

  随着动物的增多,动物园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也将一些稀有动物送至动物园内。随着野生动物的饲养成功,如何科学饲养、如何治愈动物的病痛,如何繁殖等等问题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专业的水平。

  据介绍,1965年到1970年间,动物园增加珍贵动物野驴一头,鹈鹕繁殖到20多只,狮子也繁殖到了3只。饲养管理员人数达到12名。1970年到1975年是动物园发展最快的阶段,大熊猫也就是在这期间来到呼和浩特市的。动物园的职工在原有的动物棚舍基础上,又修建了海豹池、熊猫馆、温室和花房,除了动物,各种稀有植物也开始培养繁殖。这时候,动物园引进了海豹7只、大熊猫2只、小熊猫7只、斑马1匹、原驼2只,石火鸡2只、马熊2只。鸟类禽类达90多种,400多只,同时还增设了孵化室。

  大熊猫是确确实实来过呼市的,但因为气候、饮食等各方面的原因,大熊猫在呼和浩特市生活的时间并不久,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它们有印象。

  今年85岁高龄的市民刘俊峰就回忆道:“我们这一代人,家里孩子多,平时也照顾不到孩子的生活娱乐,唯一的休闲时光,就是在周六日时带着孩子来到青城公园看动物。那时候的动物已经有很多了,有鹿、马、驴等,孩子总会捡起笼子外面的鲜草来喂食。还有狗熊、狼、老虎这些大型动物,也有秃鹫、狒狒、猴子等等。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狒狒,每次拿到游客投递的食物后都会双手合十不停地作揖,猴子也会像人一样嗑瓜子、剥水果皮。这些场景现在也多历历在目。我记得当时的大熊猫在一个半露天的房舍里,外面是一圈弧形的水泥砖墙,砖墙大概一米多高,上面用铁丝和栏杆围成一个类似顶棚的东西,里面则有一件房屋,房屋上有一些小窗和一道大门。当时有两只熊猫,一只公的,一只母的。每次来看大熊猫,都是母的躲在房舍里很少出来,公的坐在院子里。熊猫的两个眼圈黑黑的,圆圆的,就像有人刻意画上去的一样,特别可爱。但印象中的熊猫并不爱动,总是懒洋洋地躺着或靠着。”

喝牛奶的小熊猫

  当时的公园里,除了大熊猫,还有小熊猫。当问到今年已经50多岁的中年人时,就会勾起他们小时候的记忆。今年55岁的吉婉瑶就对小熊猫喝牛奶的画面印象特别深。她说:“当时去动物园看熊猫,也就十来岁的样子,总觉得小熊猫就是大熊猫的孩子,还很好奇为什么小熊猫和大熊猫长相不一样。大熊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虽然白色的绒毛会因为蹭到泥土显得不那么白,甚至有些黄黄灰灰的,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大熊猫的可爱神情。那黑色的四肢、黑色的眼圈、白色的大肚子,还有短短的小尾巴,怎么看都像是有人故意为其穿了一身戏服,而不是自己天然生长的。小熊猫的毛长长的,有些棕红色,尾巴上有一条一条的黑色条纹。脸上的毛,也是两只眼睛周围的颜色深,嘴巴和脸颊的毛色浅,看着特别可爱。小时候总觉得小熊猫的毛是棕色的,长成大熊猫以后毛就会变成黑白色的。不过我们小时候的食物品种比较少,糖果、水果之类的都是兄弟姊妹分着吃,更别提什么牛奶了。所以那时候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饲养员拿着奶瓶喂小熊猫喝牛奶了,看着小熊猫一口一口喝牛奶,引的我口水直流。”

  在记忆的宫殿里,每个人对大熊猫的回忆都不太一样,但在上世纪的70年代,首府市民可以有幸一睹大熊猫的真正容颜。在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后,大熊猫又一次来到了呼和浩特,这次它们住进了设施更为先进的棚舍。作为国宝,它那可爱的外形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李蒙)


[责任编辑: 杨璐]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