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喜顺:青山脚下领头雁
内蒙古新闻网  18-09-06 09:19  【打印本页】  来源:活力新城

  董喜顺,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党支部书记。他出生、成长在农村,深知贫困对村民的困扰。野马图是周边出了名的穷村子,过去村民们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地为生,人均收入低。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的耕作模式,使许多农户一年下来有时连温饱也解决不了。而现在野马图村成为了呼和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搞采摘经济、打造旅游品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一切缘于村里有了一位党性坚强、信念坚定、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真心诚意为村民办实事的好带头人,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喜顺。

  改变落后的经营模式,闯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是他回村前后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2006年他离开自己打拼多年、业务蒸蒸日上的建筑公司,放弃优裕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担任村主任。他和三委班子一道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本着为民所想、为民所行,他与大伙确定了科学种田发展设施农业的道路。

  不等不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闭塞发展方式难以搞活经济。董喜顺首先考虑的是改变全村路难行、地难浇的处境。连办公经费都没有着落的贫困村,筹集筑路经费谈何容易!在集体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他毅然拿出自己的钱,加上多方筹集求助,310万元的筑路资金总算落实到位,先后硬化了通往110国道的主路和村内主要干道,使全村东、西、北三面和青山大道相接,向南接通了110国道。共硬化了59740㎡沙化6.8公里,实现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彻底改善了出行状况和村容村貌,使野马图村与外界的联系更便捷了。

  水是生命之源,水滋养大地,哺育万物,惠泽众生。野马图村位于大青山脚下,野马图意思是"有山羊的地方"。这里曾经水草丰美,是蒙古族游牧生活之地。后因生态恶化,十年九旱。不解决缺水问题,发展就是空中楼阁。下一步就是寻找水源,扩大水浇地面积。

  2007年他通过协调争取到75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经两年的建设,平整了土地,新打机电井9眼,后来又打了3眼。各机电井联网并用,水网覆盖了村里所有耕地,原来的旱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更新翻修截伏流工程二处,建成容量8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座。在原有5000米管道的基础上新铺设地下节水管道11000米,为发展设施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村里架设高低压线路3700多米,新增变压器五台,增容3台。

  “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绿色无公害蔬果采摘品牌,就是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这是董喜顺描绘的野马图发展蓝图。当时村民们不理解、没有积极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村民不肯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用来发展设施农业。他先组织三委成员、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去北京延庆、赤峰大棚示范区、大连农科院、乌蒙商都日光温室基地观摩学习,考察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异。大家认识到,只有改变靠天吃饭的思想,发展设施农业才有出路。

  设施农业带动了一方经济

  思想统一了,看法一致了,说干就干,没有资金,董喜顺把自己公司的资金拿来垫上,没有技术从农科院聘请专家指导,没有技术骨干,又把公司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调来指导培训。

  2008年6月,野马图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了。为早建成、早见效,他们边建设、边投入生产。10月底建成了49座阴阳连体日光温室,都种上了果类菜和叶类菜。年底叶类菜就上市了,果类菜也在春节前后进入市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的目标。

  试种成功了,数九寒天人们也能吃上本地生产的绿色蔬菜。但因对市场的了解不够,信息不灵,再加上种植蔬菜上市周期短,受市场约束大,有时反而增产不增收。董喜顺又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考察学习,在河北昌黎看到反季节珍稀果类,种植产量高、效益好。他们引进了五种桃类2棚,大樱桃2棚,水晶葡萄1棚,五种草莓20亩,并且在第二年春节前以采摘的形式对外开放。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0年元旦刚过,野马图绿色示范园区的草莓如期成熟。元旦至元宵节期间,采摘草莓者络绎不绝,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草莓采摘价按节令分别是120元—130元,每亩保守产量2000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事实证明,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用市场调节种植结构的思路是正确的,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也适合当地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实际情况,给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

  打造现代都市文化村

  绿色采摘的发展,虽取得了成效,但产品单一,又未形成规模,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淡季。为了持续发展,平衡淡旺季,实现常年有产品供消费者采摘,2011年又鼓励村民建了172座日光温室。村民资金不足,他给银行做保借贷,建棚用地调节落实不到位,夜以继日做群众工作,村民无能力自建,又垫资为没有能力的村民代建大棚。经过两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满足了采摘群体的需求。

  2014年,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建设,征用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他们又整体搬迁到70年大庆主会场西侧,建日光温室402座,占地837.71亩,并全部投入生产,形成村里的主导产业。

  他们的采摘园,冬有草莓、晚熟桃,春有早熟桃、大樱桃、各种棚栽蔬菜,夏有中熟桃、葡萄、火龙果和各种蔬菜,秋有提子、晚熟葡萄和明地的甜玉米、毛豆类等,一年四季都有产品可供消费者采摘。

  采摘园区内还有农家乐服务,采摘的蔬菜可以在农家乐自做自餐,也可以让农家乐代做或带回家亲戚朋友聚餐。采摘园区内有体验农村生活的农家小院,如今城市快节奏的发展步伐和繁忙的工作压力,对长年生活在闹市的人们,如果抽时间来采摘园区的农家小院体验一下农家生活的温馨、甜蜜、欢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野马图村承办了呼和浩特第三届民间文化艺术周暨野马图“六月六文化节” ,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同时,助推了村里在发展观光采摘旅游主导产业,打造都市现代文化村的过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随着时代发展,过去一些传统文化的载体植入了现代文明的元素后,焕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野马图庆水节华丽转身六月六文化节,成为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平台。

  野马图村变了——“富裕、文明、美丽”成为描述野马图村的词语。董喜顺这个领头雁将一如既往的带领父老乡亲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努力描绘更加壮美的新农村建设画卷。(高铁军)


[责任编辑: 许瑞雪]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