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这些不同于平时的做法,都让祭月变得非常神秘,我们几个小孩儿就一直跟着奶奶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生怕错过一丁点儿神秘的事儿。
月亮一出来,奶奶就让爸爸把祭月的供桌摆在院子里,位置要和月亮一个方向。最先摆在供桌上的当然是月饼,月饼是按家里的人数准备的,层叠地摆在盘子里,像一大朵花。然后再把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香糯甘甜的板栗、酸甜可口的葡萄、枣、苹果,都围着月饼摆起来。还有两样水果没有摆上来,一样是我最感兴趣的莲花状西瓜,一瓣一瓣的好像一个个月牙。还有一样是柚子,奶奶一边给大黄柚子寻摸合适的位置,一面跟我们说,柚子一定要供的,因为“柚子”的“柚”和“保佑”的“佑”同音,人们供上柚子讨个好口彩,请月神保佑家人。
准备好供品,奶奶洗了手,燃上香,全家人一起拜月,然后奶奶为全家人祈福许愿,希望儿孙平安健康、工作顺利等等。奶奶许完愿,我们几个孩子跑到供桌前,也有样学样地拜一拜,对着月亮许个愿。拜完月亮之后,全家人就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聊聊工作、年景收成,或是家里的喜事。这时候,奶奶总会给每人分一块柚子,再次念叨着“吃柚子,有月神保佑,保佑咱们都有福气”。
其实,直到唐朝才形成正式的中秋节,中秋节的形成首先与帝王秋分祭月的传统有关。后来帝王家祭月的习俗到了诗人那里,就变成了赏月赋诗。
帝王祭月和诗人赏月作诗,这都只是上层社会的事。普通百姓在做什么呢?秋分前后,家家户户正忙着秋收,忙着向老天爷汇报喜人的成绩。再后来,帝王祭月、诗人赏月和百姓庆丰收三件事逐渐汇集在了一起,便形成了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庆祝丰收、拜月祈福、赏月团圆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就正好处于秋季七、八、九三个月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
今年我们书院的老师们备好了面和馅儿,自己动手做月饼,我们做了传统的圆形月饼,寓意花好月圆人团圆,还做了憨态可掬的玉兔月饼。
为什么要做玉兔月饼呢?这就要说起伴在嫦娥身边那只捣药的玉兔了。传说,某年八月十五前后,京城爆发了很大的瘟疫,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嫦娥就派玉兔到人间救治百姓。玉兔得了嫦娥的“令”,到人间祛除了瘟疫。后来,北京人就用北京话亲切地称呼玉兔为兔爷儿。从此以后,兔爷儿便有了保佑平安的寓意。(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