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鱼: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少能体会打月饼的情怀和感恩馈赠了!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发扬优良传统,亲手制作月饼,让中秋节更具传统魅力。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秋风送爽中月满而至,街上到处都是节日的气氛和繁华的景象,川流不息的人群个个挂着节日的笑脸,流金的日子富贵人和。
商场、店铺、专卖店月饼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禁不住精美包装的诱惑,扑鼻的罄香使人远远的闻到了月饼味儿,感受着古老传统的中秋节日味道。我顺手提了一箱回家便吃,虽然味美,却没有吃出儿时父辈们手工打出的月饼滋味,更没有吃出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是一种说也说不清楚的味道。一种思念忽然从指缝间滑落,一份伤感悄悄地在心里流淌。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明人静想亲人。
儿时的中秋节比现在更隆重更热闹些,一过农历八月初十,开始张罗打月饼,首先是准备材料,面粉都是自家田地里种植出来的小麦磨成的面粉,白糖是从供销社里称几斤买回来,还有小苏打粉买回来一斤打开纸包,装在罐头瓶里够一年使用,胡油也是自己地里种植的胡麻压榨出来的油,从瓷坛里舀出来便是。最主要的是搭灶台,爷爷提前在院子里砌一个泥台子做灶台,炉就是铁匠打出来的平底锅,爷爷自己在上面加一张铁皮盖子。我记得家里的平底锅很大,听妈妈说那叫七烧锅,这个锅直径70厘米,那时煤少,一般都烧柴禾,我跟着爷爷劈材,负责烧火,一切准备好了,开始打月饼。
妈妈打月饼一丝不苟,把油、糖和面粉按比例分开,再把油糖和足量的水混合烧开,再舀出来,凉一凉和在面粉里,用铲子翻而不能用手和,这样和出的面团才有层次感。和好的面色泽油黄光亮、劲道柔软,大姐、二姐洗手帮忙,揉面的、擀饼的,看着妈妈用铁夹子,一夹一夹地印着水波纹,我好奇的也想跃跃欲试,可总是不如妈妈夹的好。妈妈说,水波纹要纹路互相咬合,否则花纹凌乱不好看,花纹夹好后在饼子中间点上五星红点,刷上油方可上炉烘烤。这个五星点是我们吃大瓜时妈妈特意把瓜柄晒干保留,专门等烙月饼才拿出来用的,蘸上红色很像红角星。有的人用高粱秸秆,折成五根合在一起,用小绳绑住,这种像梅花,点在月饼上也很好看。
妈妈说,锅内的饼子鼓彭彭的就熟了,出了锅的饼子再刷上油,这时,油黄锃亮,颜色特别好看,黄里泛着红,油光可鉴,使人口水直流忍不住立刻咬一口!第一炉出锅的月饼太好吃了,香、甜、稣,油融融的,放在嘴里没等嚼就化了,转眼的功夫被我们“抢劫”而空。妈妈笑着说,“三儿和爷爷的功劳是最大的,他们火候掌控得当,要不然饼子能烙的这么好,烧火是做饭的头等工序,咱们常说的柴米油盐,就是指柴火当先”,饭好饭赖先看火。听到表扬我喜滋滋的,有一种再接再励的因劲。往后我烧火的差事越做越好,就这样我们姊妹在妈妈的鼓励下个个都是做家务的好手。
小时候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很注重礼尚往来。妈妈的月饼分两种,一种是一斤面三油三糖,一种是一斤面二油二糖。质量好的,送给长辈或亲戚,还有给我们孩子吃,油糖少的,面里和着南瓜,留下父母吃。母亲把打好的月饼分成十个一包和五个一包的,十个的送长辈,五个的送姨姨姑姑邻居,我最乐意拦这个送月饼的差事,因为长辈们除了夸妈妈的手艺也会夸我懂事漂亮又勤快。最主要的是月饼能加深亲戚、邻居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打月饼需要一天的时间,月饼烙到最后,我们吃饱了也累了,谁也不愿意帮忙了,东倒西歪没精神,只有妈妈永远不知道疲倦,快烙完的时候,妈妈便喊一嗓子,“该烙月亮爷了”,我们一听来了精神,堆在一起围观,这时父亲的拿手好戏上来了,父亲绘画好,每年的画月亮都是他完成,父亲拿起锥子,用大盘子在妈妈准备好的饼子上印一个大圆圈,在圆圈里先画一个翘着尾巴、三瓣嘴的小兔子,再在兔子的嘴边画几根小草,小兔子栩栩如生,再画一个甩着衣袖的嫦娥,目光有神,脉脉含情,最后画几颗星星,活像一个神秘的月宫。
后来,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喜欢上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千古佳句。
中秋节晚上是美妙的,看月亮爬上来,我们把月饼和水果摆出来供在院子里,点上一注草香,清香缭绕。此刻月亮明静如水,像一面镜子高高挂在天上,夜幕中的星空深邃莫测,给人以无限遐想,多么美的夜色啊!
赏月供月回到屋里,妈妈把月饼切开每人分一块。我们家从最初的切11块下降到7块。时光匆匆催人老,不知不觉长辈们先后离去了,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每年习惯性地给父亲切下了月饼,看着这块香浓郁烈的月饼,对父亲的思念,我藏在心里的最深处。
近年来,母亲也上了年纪,退出了打月饼的岗位,大姐自觉打起了月饼,这似乎又让我们品尝到了妈妈的味道,我们姊妹都很佩服大姐的这一行动。
今年中秋节前,我给大姐打电话,电话里大姐说,今年继续坚持母亲传统的手工制作。我说,大姐你这么忙就别坚持手工制作了,太累了,我送你吧,今年单位也分回了月饼,家里很多!打姐说,你送我的也是市场买回来的,市场上怎么也买不到咱们的手工味道啊!这话我相信,其实“妈妈的味道是买不到的,妈妈的月饼情怀和她真实的情感更是买不到的”。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少能体会打月饼的情怀和感恩馈赠了!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发扬优良传统,亲手制作月饼,让中秋节更具传统魅力。(文/李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