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来啊,咱们的‘爱心超市’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啦!”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驻村第一书记杜玉兰的召集下,群众纷纷前往嘎查“京科扶贫爱心超市”。领到积分票的包小很高兴,拿着手里面值15分的积分票,她在“爱心超市”兑换了一个暖壶和一个垃圾桶。看着面值20分的儿童背包,她说:“以后我要更加积极参与到嘎查各类活动中,努力保持自家卫生的干净整洁,攒到20分给我姑娘换个漂亮的背包。”
从懒散到勤快,从脏乱到整洁,从只顾自家到服务大家,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理念……乌逊嘎查自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来,农牧民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显著改善。据乌逊嘎查带动人乌云介绍,刚开始推进素质提升工作时,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带动人锲而不舍的入户宣传,带动对象随之发生转变,显而易见的就是庭院变得干净了。
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来,中旗巴彦呼舒镇22个嘎查中,类似的改变比比皆是。
“一学一带”做加法 党组织带动方向明
巴彦呼舒镇积极探索“双书记”联席会议新形式,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嘎查党组织书记们走出镇政府会议室,把会议开到百姓家门口,让嘎查主动承办会议,把嘎查的成功事例亮出来、成功经验道出来,拓宽工作思路、学习成功经验、促进共同进步,最终达到集众人之力、聚众人之慧,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嘎查合作社现在有165户、490多人口参股,占嘎查总人口的95%,平均每年能为嘎查农民增收3000元左右。就说去年吧,咱们分红最高的有1万多元呢!”站在大棚门口,哈日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白金泉欣慰地说。哈日道卜嘎查在2017年被巴彦呼舒镇先行确立为“党员引领示范嘎查”,正是得益于他较强的党组织带动能力。通过成立哈日道卜嘎查金农合作社,吸引农户以资金、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分红,将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既能培育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又能让贫困户搭上产业扶贫的“便车”,积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学一带”做加法,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图什业图学习讲堂”“网上学习讲堂矩阵”等阵地,组织“新时代讲习团”“草原学习轻骑兵”等宣讲队伍,通过主题党日、“双书记周例会”等形式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点学习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文化等方面重要思想,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加在责任担当上、加在农户收入上、加在脱贫成果上,“带”要见真章,“加”要出成效,带动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生产方式,改善在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的陈规陋习,实现经济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两转三改”做减法 新模式致富干劲足
察尔森化嘎查的农户包云亮主动放弃举办37岁本命年寿宴,而是参加嘎查统一为本命年农牧民举办的茶话会;罕乌拉嘎查的贫困户包哈达自力更生求脱贫,去年经过种植黑木耳年收入近4万元,成功脱贫;
海龙屯嘎查的贫困户梁巴吉尼玛通过6000元的扶持资金购进12只羊,年底增收9500元;
浩特化嘎查的农户张满柱关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把种植目标转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着手种植旱作水稻;
西日道卜嘎查作为“孝道文化”示范嘎查,立孝规、建孝堂、评孝星,孝道融进村民生活点滴,规范一言一行;嘎查建设了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主题广场、宣传文化墙和文化长廊……
“两转三改”做减法,减的是“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生产方式,减的是脏乱差的居住环境、陈规陋习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只有在扬弃中减去包袱,才能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提振广大群众精气神。
推进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不仅为脱贫攻坚做了一个除法,减少返贫户、降低返贫率,还为脱贫攻坚成果做乘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记者 孙丽娜 石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