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你好”,她走进了村民家;一声“再见”,她和老乡亲切告别。一年365天,她每天都走访几户、十几户。她叫乌日嘎,是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的扶贫助理。
近日,见到乌日嘎时,她正准备入户了解情况,记者便跟随她来到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高龄老人春月的家中。
93岁的春月老人听到乌日嘎的声音,连忙冲着屋外的乌日嘎喊:“快进屋,外头太热了。”坐在炕上,春月摸着乌日嘎的手说:“虽然我眼睛看不太清,但我一听声就知道是你来了。”“春月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身体可比前一阵强多了,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还准备过100岁生日呢!”说完,春月老人和乌日嘎都笑了起来。
2012年7月,乌日嘎刚到葛根庙镇工作时,她就下定决心,一定为这里的贫困群众贡献力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为及时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乌日嘎每天至少要走访一个嘎查村,这一坚持就是6年。在逐户走访、逐户算账、逐户调查过程中,乌日嘎有时被贫困户冷嘲热讽,认为是做样子。面对贫困户的不理解,乌日嘎并没有灰心,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贫困户讲解各项扶贫政策。凭借着她执着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沟通中,终于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在了解到全镇10个嘎查村250余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后,乌日嘎结合农户实际,提出了“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的帮扶思路。
在走访的过程中,乌日嘎发现部分贫困户不知道如何选择脱贫方式,于是她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在得知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她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按照扶贫菜单帮助贫困户理清思路,选择最合理、最可行的方式脱贫。付出终有收获,乌日嘎辛苦付出换来的是贫困户的交口称赞。
扶贫工作者离村民最近,和村民最亲;扶贫工作者最能体会村民的心声,最了解村民的冷暖。乌日嘎对记者说:“看着没有经济来源、住在危房的农户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露出久违笑容的一刻;看着乡亲们依靠温室大棚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时候;正是我这个扶贫助理最快乐的时刻。”(于舰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