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的味道
内蒙古新闻网  18-11-08 09:43  【打印本页】  来源:

  打捞儿时记忆的味道,油滋啦的味道最让我难以忘却。

  油滋啦,小时候爱吃,年轻时爱吃,老了更爱吃,总也吃不够。油滋啦,用一个成语,那就是“情有独钟”吧!

  记得小时候,每户人家,过年必须杀一口年猪,因为苦熬一年了,平时见不了多少油水,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杀猪解馋呢。如果不杀年猪,那就不是过年,而是过“蔫”。

  杀年猪,一般都是赶在腊月二十三以前杀。过了小年以后,年三十之前,有一点空闲时间就忙乎开始焅油了,留着一年做菜用了。

  父亲是个杀猪的,焅油这活就用不着母亲操心,只能打下手,递个家什啥的,添一把火等等。

  焅油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片油,一个是肥膘子。片油是杀猪时从猪肚子里扒出来的,也有从肠子上摘下来的碎油;肥膘子是把瘦肉切掉,再把肉皮剔掉,然后切成小块,放在大铁锅里,用慢火熬制。为了防止熬煳,可放少许凉水,为了让熬出的油颜色纯正,还可以放适量的白糖。这种熬制的方法,东北土话叫作“焅油”。

  焅油的活需要慢功夫,就像割香蕉着急不得。每次焅油,都是母亲续柴火,而且都是草一类软的柴火,不用树枝子一类硬的柴火,尤其是不让我们添柴火,怕火大了,把锅烧煳了。父亲紧盯着锅,不时地用铲子上下翻动,生怕焅得不均匀。等油滋啦发黄了,油锅不冒泡了,说明没有啥水分了,一锅油也就焅好了。等冷却之后,就可以往坛子里撇油了,剩下的就是油滋啦了。

  那个年月,油滋啦也要装进小缸里,准备家里来客人时用来招待客人。

  油滋啦刚出锅趁热的时候好吃,尤其是带点瘦肉边的更好吃,香脆不腻。出锅的时候,父亲母亲都会分给我们小孩子吃一些的。倘若放佐料,譬如盐、花椒什么的,油滋啦就不是原味了,我喜欢干吃。再有,油滋啦一顿不能多吃,多吃,当时挺解馋,但闹不好会拉肚子的。

  油滋啦,还有一种吃法是包酸菜馅饺子。把油滋啦剁碎,放在酸菜馅里搅匀,植物油、盐少许,放点味精、花椒粉、姜末和葱花。酸菜饺子馅大,吃到嘴里,清淡、爽口、味酸,舌头都酸麻了,好像麻到了头顶,酥酥的,跟肉酸菜馅饺子截然不同,吃了上顿想下顿。

  现在,老伴有时会把积攒的肥膘子拿出来焅油,一有油滋啦,立马就招呼我吃,小孙女也爱吃油滋啦。真可谓:乡情不墨千秋画,乡味无弦万古琴啊!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找到了曾经熟悉的味道。文/白守双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