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秋天天高气爽,洁白的云如花、如玉、如海浪般镶嵌在蔚蓝的天空中。今年的雨水比往年丰沛,苏尼特草原上的秋色把乡亲们丰收的喜悦传向远方;在这里总能见到几道忙碌的身影,这个不断移动在牧户之间的身影,给这片草原增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
这几道身影的主人正是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驻村工作队成员们,这支队伍有5名成员,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不辞劳苦地为驻地牧户增收,为嘎查党支部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牧民群众真挚的爱,谱写了一首脱贫攻坚进行曲。
有了好规划甩开膀子放心干
初来乍到,情况不清,阿尔善图嘎查驻村工作队成员们在第一书记兼队长的通格拉嘎同志的带领下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起早贪黑、走嘎查串户,深入牧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半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阿尔善图嘎查84户常住户(其中40户贫困户),清楚掌握了嘎查情况社貌。
工作队刚来阿尔善图嘎查,正赶上嘎查两委班子换届,为了使嘎查有更好的发展,队员们积极深入牧户进行宣传,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稳步完成换届,为嘎查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班子顺利换届后,队员们积极配合新的领导班子,选择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更好的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成员们与嘎查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决定,投资20余万元,利用海力苏生态养牧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牧业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等优势,发展休闲生态牧业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依托旅游合作社,从事餐饮、住宿、休闲、旅游、马奶、驼奶销售等项目,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队员们始终坚守场地,实行跟班作业,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并积极帮助嘎查协调资金、物资。目前合作社餐饮项目已开始经营,住宿、休闲等项目在实施当中。项目的建成初步预算每年可为嘎查集体带来4万余元的经济收入。
高效服务点亮了万家灯火
“群众的事就是咱们自己的事”,这是工作队队员宝日玛经常说的一句话,宝日玛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位年轻的妈妈很多时候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加班,孩子们累了困了拼起
两个办公椅就成了临时的床,她为了嘎查这个大家庭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在平时工作中她是负责健全规范各项档案材料,同时跟大家共同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确定每月5日为“集中服务日”,统筹苏木、嘎查服务资源,为群众在家门前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宣传政策18场次、培训农牧民100余人次、代办项目40余件、协调贷款50余万元。
贫困户乌云满来家的几个孩子因草场纠纷长期闹矛盾,对此,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嘎查两委班子负责人先后多次走访,调解矛盾,讲亲情,讲人情,最终把事情成功解决。
贫困户丹金扎木苏的妻子娜仁其木格因意外摔倒而大腿骨折急需5万元的治疗费,得知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及嘎查“两委”及时召开会议,决定从嘎查集体经济出2万元为娜仁其木格的治疗提供帮助,并连夜赶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院二连分院进行慰问。
嘎查一位牧民自己无法开车拉草料找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嘎拉巴达日夫立即帮牧民把草料拉到家门口等等。这样的事情对驻村工作对来太平常不过了,他们来到阿尔善图嘎查每天都为群众忙碌着。副队长嘎拉巴达日夫说常说“工作好不好,脸上见分晓,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鼓了钱袋也要福“脑袋”
“鼓了钱袋也要富脑袋,有了钱不能丢了文明。”这也是工作队又一名成员萨日娜的口头禅,她是一名90后的年轻干部,她驻村以来团结其他成员和嘎查两委,利用嘎查学习讲堂、民俗文化展厅等活动阵地,结合“党员固定日”、主要节假日,经常开展帮困助残、便民助民利民、环境卫生整治、植树、“大手拉小手”传承传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活动10余次,使服务更具体、更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扶贫先扶智,围绕“不忘初心凝魂聚气固本强基”工程,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脱贫攻坚,并鼓励表彰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广大牧民群众文明素质。
工作队成员樊栋他经常说:我们是群众的“最贴心人”,平时对群众工作细一点、说话办事耐心点,多进群众门,多为群众想,带着群众一起找富民的新路子,让群众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阿尔善图嘎查各项规章制度、档案材料健全,发展思路明确,集体经济也有了坚实的保障,酗酒、赌博的人少了,农牧民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如何勤劳致富上,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驻村工作队成员们心系新牧区建设痴情不改,情牵人民群众无怨无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为脱贫攻坚工程奉献着,实干描绘着新牧村建设的壮丽诗篇。(额仁淖尔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