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脚步感动每一寸土地——记林西县驻新林镇七一村第一书记刘兴宇
内蒙古新闻网  18-11-19 16:25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刘兴宇是林西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2015年5月被选派到新林镇七一村担任第一书记。3年来,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任务,团结村“两委”班子,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风文明等工作,用真情服务百姓,用行动赢得称赞,让脚步感动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

抓党建带队伍,从“三务公开”入手提升干群凝聚力

  过去的七一村是个后进村,村里呈现“两多”,一是矛盾纠纷多,二是上访告状多。作为第一书记,刘兴宇决定先从抓党建和推进“三务公开”两方面工作入手,努力建设一支团结、负责、创新、担当的基层组织队伍,彻底解决影响干群关系和谐的信息公开问题。

  针对个别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甚至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扯后腿等情况,刘兴宇走村入户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多次深入村组组织民主生活会,让党员群众畅所欲言,逐步凝聚共识,使很多矛盾问题得到一一化解,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确保了村级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2018年3月,经林西县委组织部批准,七一村党组织正式由七星级晋升为九星级。

因地制宜开展精准脱贫,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谋福祉

  刘兴宇发挥懂政策、能宣讲的优势,对村民积极宣讲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动员农户特别是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打消顾虑,参与土地流转。对外积极联系有实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入驻七一村,发展规模种植业。2017年,全村当年完成土地流转4000亩,以47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承德永丰种业和赤峰益草旺两家企业,发展马铃薯种薯和板蓝根种植,连续流转8年,既加快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使很多年老体弱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脱贫。

  温家营子组曾经新打了一眼机电井,但是由于村“两委”班子换届、债务等原因,一直没有配套,致使400亩平地守着机电井却浇不上水。2016年11月,刘兴宇在入户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到实地查看,并及时向新林镇政府反映情况,积极与镇水利站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于2017年4月使该机电井完成配套,投入灌溉使用。

  2016年10月,村民张小山带着全身60%的烧伤和20多万元债务从北京回到村里,刘兴宇得知情况后为他争取了5000元的大病救助金,并按有关政策为他申请低保,纳入新识别贫困户系统。2017年8月,下边墙村贫困户孙德友家的房子被洪水冲毁了,刘兴宇积极与村“两委”商议,为其重建筹措到价值20000元的砖、水泥和门窗等建材,最终孙德友自筹部分资金重建家园,在入冬前住进了新房。

  几年来,刘兴宇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事无巨细地为困难群众谋发展、谋福祉。

重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领文明乡风

  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刘兴宇特别注重村民素质的提升和文明乡风的引领。七一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新建的村民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平时很少有人光顾。针对这种现状,刘兴宇与村“两委”班子商议,组建了村广场舞蹈表演队,购置了音响设备,并发现和动员有文艺特长的村民踊跃参与村文体活动,使七一村的农民业余文体活动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寂静的山村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2017年,新林镇举办首届农民文化周活动,七一村党员群众踊跃报名参与,刘兴宇为村民量身定做了三句半《脱贫攻坚奔小康》,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如今的七一村,“两委”班子战斗力高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群众都说:“七一村比以前更富裕、更美丽了!”(记者 曲方)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