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付林。于红旋摄
阿旗双胜镇党委副书记付林,自分管扶贫工作以来,全镇贫困发生率由9.8%下降至0.99% ,1640人如期脱贫,4个贫困村成功退出,真正做到了群众满意、领导放心、自己踏实。
基层指挥员,攻坚克难是责任
治病救人贵在对症下药,扶贫工作也一样,要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才能解决问题。双井村有贫困户108户209人,其中因病因残的98户187人。针对这一情况,付林积极与旗委组织部门沟通,以全旗调整包村工作队为契机,
将旗医院工作队调整到双井村开展帮扶工作,不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轮椅、定期体检,还与市医院在村里设立专家门诊、慢病服务中心,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需。
针对边缘户极易发生漏评问题,付林建立了旗镇村三级帮扶责任体系,对每个村的一般户采取网格化管理形式,每名干部负责15户左右,定期入户走访。同时,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实行群众积分管理。建立爱心超市,设立公益性岗位,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的形式让贫困群众以劳动换取积分,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参与集体事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线战斗员,产业扶贫是主战场
付林紧紧抓住旗级万头肉牛扶贫产业园落户双胜镇的机会,提前布局,打造两个专业村与企业对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大户示范、经济效益“说话”,让群众认可扶贫产业,实现长线增收。砖瓦窑村贫困户苏景文的老伴儿患有类风湿,行动不便,家里的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及看病吃药,生活非常困难。2017年,付林和村“两委”为苏景文家申请了“点餐资金”1.4万元,自己又拿出1000多元,购买了2头基础母牛。今年初,其中一头母牛产了犊,收入6000多元。尝到甜头的苏景文想要扩大规模,在付林的帮助下用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购买了5头牛,并在儿子的协助下,经营状况良好,苏景文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双胜村最初只有50栋暖棚,规模小、客商少、销售难、价格低,群众经营积极性不高。为解决群众经营难问题,2016年,付林组织种植大户、贫困户、村干部60多人到松山区、宁城县学习经验,反复座谈研讨,决定在封冻前再盖70栋暖棚。他和干部群众冒着严寒、顶着风雪抢工期,硬是把70栋暖棚一个个建了起来。
付林了解到红星村和三座山村发展大地蔬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一直不尽人意。经过研究,他决定以红星村和三座山村为中心,采取三项措施扩规模、保收益、促增收。跑订单保效益,托底稳人心。经过多方协调,与山东寿光、北京新发地等果菜批发市场达成保护价收购意向,签订回收协议,降低群众风险。带动19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平均每亩增加收入2000元。推动村“两委”与种植大户协作牵头流转整合土地确保规模。自去年以来,共流转土地近2000亩。上项目保收益。通过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在红星村建设了一处500平方米的蔬菜保鲜库,通过对外承包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
普通党员,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副书记,付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既领导群众,也身在群众之中。大到农田水利建设,小到寻医问药办手续,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在他的协调下,为群众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上百件。
在文化引领精神扶贫方面,付林动了很多脑筋。从去年开始,他与各个驻村第一书记沟通,分析各帮扶单位的特长,帮助每个村制定符合村情的文化活动方案。在他的带动下,各帮扶单位联合帮扶村举办了扶贫知识竞赛、党心连民心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30余场,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补足了贫困群众精神之“钙”。(记者 于红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