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扶贫齐攻坚——兴安盟委组织部帮扶扎旗金星村脱贫增收侧记
内蒙古新闻网  18-11-20 15:38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家家户户的小院绿意盎然,瓜果蔬菜样样不少,牛羊猪鸡两三成群……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金星村,你能感受到小村落热火朝天的生活。谁曾想到,原来的金星村是“基层班子软、群众思想散、守着金碗还要饭”。

  “过去,我们村党支部号召力不强、村容村貌比较差、集体经济困乏。”村主任刘卫仁提起前几年的金星村状况深有感触,自从2015年9月兴安盟委组织部包扶金星村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村里的路通了、灯亮了、环境美了,村民日子富了,脸上笑容多了。

求精准,清责任,脱贫路上手牵手

  这几天,金星村连续下了两天的大雨,庄稼长势喜人。一大早,兴安盟委组织部派驻音德尔镇扶贫督导组组长、驻村工作队负责人王岩刚和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已经开始工作了。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啸巍和李江鹏手里拿着2018年金星村扶贫重点工作台账,上面记载着45户贫困户101人的产业帮扶措施和村里近期急需办理的事项。

  走村入户,问问写写,忙了近两个小时,急需要办理和需要了解的情况基本已经掌握了,大家也已经大汗淋漓,饥肠辘辘了。回到村委会办公室,顾不上吃饭,先喝上几口隔夜茶,驻村工作队员们便开始整理入户的资料。

  王岩刚介绍:“金星村原来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一类村。金星村现有411户、1215人;经过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01人。”介绍起村里的基本情况,他如数家珍。“现在是扶贫攻坚关键时刻,大家都在忘我工作,一大早趁着村民们没下地干活的空隙先入户工作,这段时间以来,都是早饭、午饭并成一顿吃……”

  为将金星村情况摸准吃透,自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便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和村“两委”班子共同明确了“抓党建激活力,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保民生、抓党建促脱贫”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紧紧围绕解决班子软、基础弱、管理乱、工作松的问题,实施了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细化分解了村党支部、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农牧民党员的主要职责与任务,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机制,使村里每名党员都成为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

抓产业,有保障,打出增收“组合拳”

  帮要帮到点,扶要扶到位。针对金星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为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协调财政部门争取5000亩高标准“旱改水”项目,现已全部改造完成,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50余万元;协调农牧业局购置220台全自动秸秆颗粒节能炉,为每户村民免费安装一台,投入105.6万元;协调水利部门项目资金18万元,打灌溉井30眼;争取“一村一品”养殖项目资金50万元,扶持鑫兴富民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帮助带动5户村民发展肉驴养殖业……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兴安盟委组织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建了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截至2017年末,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多万元。党员带着群众走、群众跟着党员干,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金星村,除了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其他扶贫方式也穿插其中,各自发挥着应有的效用。

  在帮扶工作中,兴安盟委组织部聚焦“精准”,对有劳动能力缺少产业发展支持的贫困户,采取给予“启动资金+贴息贷款+奖励资金”的方式,促进增收;将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纳入低保,给予政策兜底保障;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组织加入合作社享受二次分红政策,由党员带头创业带富。

  “我们不搞‘急躁症’,也不患‘焦虑症’。我们要积极探索实实在在的方法,帮助结对村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驻村工作队负责人王岩刚有着深深的责任感。(李静)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