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民:扶眼前贫 谋未来富
内蒙古新闻网  18-12-02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王学民与村民探讨发展大计。于红璇摄

  隆昌镇乌兰套海村是赤峰市巴林左旗的一个重点贫困村,今年4月王学民被派驻到该村担任扶贫专干。村里基层党组织涣散等问题较为突出,很多扶贫项目落实难度大。来到该村后,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抓党建促发展

  王学民利用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机会,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务实创新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中来。每周、每月召开周例会、月例会,详细安排部署一周、一月的工作,从而压实责任,形成战斗合力。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把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到一起,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5月,该村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脱贫乐”主题党日活动,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扶贫政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6月,开展了“老三篇、新三篇”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7月,开展了“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报名,签订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协议,同时开展了“明事理、感党恩、摘穷帽、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帮扶单位、企业应邀参加活动并捐助了物资。活动中,表彰了优秀共产党员8名、孝老爱亲模范16名、脱贫模范4名。

抓产业促脱贫

  王学民依托本村国利肉驴养殖合作社,通过为贫困户提供饲养技术、代育肥、提供育肥驴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预计年内存栏量增幅20%以上,带动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笤帚苗子是乌兰套海村的传统产业,王学民依托裕民笤帚苗加工合作社的笤帚苗加工厂,年内实现了生产工艺笤帚8万把和大笤帚12万把、发送原苗20万斤的经营规模。

  计划以保护价4.2元/斤收购贫困户原苗12万斤,确保贫困户收入。开展笤帚苗加工技术培训班15期,实现了70户有加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率达到100%。贫困户利用自种笤帚苗加工笤帚制品,每天收入可近百元,预计可带动贫困户60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抓实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王学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精准施策、因户施策全覆盖。利用旗政协委员捐助资金发展土笨猪养殖户26户、土笨鸡养殖户22户。东方红农家院发挥企业优势,保护价收购土笨猪、笨鸡蛋,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同时,建设千头仔猪繁育基地和土笨鸡孵化基地,10月底完成基地建设并投入运营,年底实现贫困户户户有黑猪、户户有笨鸡,并逐步扩大到所有农户。发展有机食材产业,农户订单种植毛毛谷、大黄黍、杂粮杂豆,企业保价回收,实现户户增收有保障。健元鹿业建设育肥羊基地,采取为贫困户代育肥、保护价收购羔羊、资产受益等形式带动贫困户100户,实现每户增收2000元。

抓文化促和谐

  在文化建设方面,王学民采取“党员+贫困户”形式,组建了扶贫政策宣讲团、“夕阳红”爱心服务队、“松鹤”爱心保洁队和“乌兰”文艺宣传队。扶贫政策宣讲团成员8名,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8次;“夕阳红”爱心服务队由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现已为贫困户清理卫生、理发等义务劳动15次;“松鹤”爱心保洁队每周对全村主街道进行清扫;“乌兰”文艺宣传队已有文艺骨干24名,累计排练节目18个,成为文艺宣传的骨干力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在激发困难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记者 于红璇)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