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信访接待中心派驻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第一书记刘珍梅
她是外人眼中严谨认真苦干实干的“铁娘子”,她是家人心中侠骨柔情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包联驻村三年来,看上去单薄甚至有些柔弱的她,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执著的坚守,克服基层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乌审旗人民政府信访接待中心社情民意室主任兼工会主席、乌审旗委组织部选派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第一书记刘珍梅。
用脚步丈量村情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刘珍梅被派驻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当驻村干部。2017年2月至今,因工作实绩突出,刘珍梅再次被乌审旗委组织部选派到蘑菇滩村,担任第一书记。
刘珍梅初来到蘑菇滩时,270个户子766人的村庄,贫困人口就有24人,村里矛盾纠纷比较突出,村民耕地少,村集体产业项目少,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加之当时许多村民持观望排外态度,根本不把这个瘦弱的女子看在眼里。
生性倔强的刘珍梅没有退却和逃避。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韧劲儿,她的脚步走遍了蘑菇滩村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全村每一个户子走访调研,探讨加快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一次次走访和一件件实事,刘珍梅用真情感动了当地乡亲,大家开始接纳信任这位扎根基层的第一书记,积极支持她的工作,她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刘珍梅认真分析蘑菇滩村的优势和劣势,为蘑菇滩村的发展规划出点子、找路子。为了有效解决蘑菇滩村的人畜饮水及农田浇灌问题,她绞尽脑汁,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集思广益,形成统一方案,以“一事一议”向旗相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由旗水务局指派水利安装公司近3个月的施工,长达400米的引水管网安装工程圆满竣工,全村200多户都安上了自来水,舒畅了农田灌溉用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刘珍梅和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引进项目和技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打造“丁香蘑菇”、原生态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特色产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占地面积5亩的蘑茹培育大棚2个,新建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区3处、农产品晾晒场及烘干厂2处,改良土地、发展现代农牧业,并培育种植玉米种子试验田500余亩。
着力提升“美丽乡村”的颜值和内涵。三年来,蘑菇滩村新建居民住房154户,危房改造218户;水、电、天然气、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全覆盖;升级改造休闲文化广场3800平方米,新建办公楼、村民食堂、医务室等2000多平米;
……
昔日脏乱差的蘑菇滩村旧貌换新颜,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
用实干赢得信任
“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作为第一书记,刘珍梅一心想着如何让村民脱贫,如何引导贫困户发家致富。在她看来,要想让群众真正脱贫,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打破村民们“等、靠、要”的思想。她认真调研、摸清致贫原因,并因地制宜提出“发展优势产业,开辟脱贫致富路子”的发展思路。
刘珍梅常说,脱贫攻坚工作犹如一座大山,而第一书记就是那个带头移山的“愚公”。她没有丝毫懈怠,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不断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因村因地因户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补齐贫困户发展短板,将全村2014年以来识别的建档立卡巩固扶持户16户52人,通过低保扶持、大病救助、教育扶持、危房改造扶持实现全部脱贫。其中为贫困户协调解决就业3人,集中安置巩固扶持户就业2人;社会保障兜底大病救助2人;环境整治就业人员6名,护林员、雷阵打炮员就业10人。解决贫困户产业资金12000元,给2户贫困户落实临时救助资金1万元,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蘑菇滩村一社村民闫凤生,曾是村里出了名的“刺儿头”。家里有4口人,妻子患有先天慢性病,常年吃药,大儿子上小学由姥爷陪读,二儿子7岁了还没有上幼儿园,全家就靠闫凤生一人种20多亩地维持。夫妻俩每天来村里的门市部喝酒闲逛甚至打架闹事,没有一点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了解到闫凤生家的详细情况后,刘珍梅积极为闫凤生的妻子询医问药,认真制定帮扶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为闫凤生家建设猪棚6间、羊棚6间,对房屋进行粉刷维修,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为了让闫凤生家的日子尽快好起来、富起来,她决定通过产业扶持、智力扶志等方式帮助闫凤生实现脱贫目标。2017年开春,她再次筹措资金8000多元,为闫凤生家送去两头怀孕的母猪、20只羊、1头牛,备耕之际,她又协调帮扶单位,为闫凤生家送去农用肥、慰问品、资金共计4000多元。
在刘珍梅的帮助下,闫凤生家产猪仔100余个、羊100多只、牛3头,鸡、鸭100多只,原生态放养的生猪已经开始优质优价订单销售。不仅实现稳定脱贫,而且夫妻两人的精气神彻底改变。如今的闫凤生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刘珍梅这样的好书记,我们一家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富起来。”
用真心换取真情
活动有阵地,健身有广场,饮上干净水,用上天然气,新风尚百姓厨房更是给全村老百姓将成本食堂开在家门口……三年来,刘珍梅为蘑菇滩村办了许多惠民实事好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敬业之歌。
心中有群众,服务无止境。作为第一书记,刘珍梅注重党建引领和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她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便民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榜样。组建秧歌队,组织广场舞、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刘珍梅常说:“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必须用做好自家事的态度尽力而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三年多驻村的日子里,刘珍梅常常牺牲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民意,鼓励激发村民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考勤,风雨中走访,雪地里督导,从没有因为困难或私事离开工作岗位。
“小刘对工作充满热情,上进心强,做事认真,以干为实,全心全意驻在我们这里,服务在我们这里,真的难能可贵!”蘑菇滩村党支部书记尚建平发自肺腑地说。
“现在朴实的村民们都成了我的亲人,他们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和付出无怨无悔。”说到这儿,刘珍梅含着眼泪露出了笑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刘珍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中托起的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在广袤大地脚步丈量中沉淀的是群众信任的基石。她先后获评全旗三八红旗手、巾帼女标兵、普法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下乡驻村推进农村牧区重点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驻村干部、五四青年奖章,荣膺2018年第二季度鄂尔多斯“身边好人”,为自己的驻村工作写下了饱满而精彩的一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刘生梅 龙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