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驻村“驻心”暖柴门
内蒙古新闻网  18-12-21 16:39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入冬了,宝玉走进61岁的贫困户杨振生家,新盖的60平方米新瓦房窗明几净,暖暖乎乎,老两口上前拉着宝玉的手高兴地说:“今年冬天可享福了,感谢政府给钱盖新房子!”宝玉放心地笑了。冬季的贫困户生活如何?宝玉挨家挨户看望,进一步商议明年产业扶贫事宜,落实项目。

调查研究制定措施

争取项目

  自2018年6月4日开始,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接待办干部宝玉服从组织安排,入驻四家子镇热水汤村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甫一驻村,他就抓紧时间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一同入户体察村情民情,很快体会到,只有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着想、为产业发展前景着想,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支持和赞同。

  在入村的一个月时间里,宝玉入户调研158个户次,每每走进贫困户家,看到家徒四壁的窘境,他就与他们促膝谈心,寻找对策。他发现,热水汤村位于四家子镇政府北15公里,与新惠镇接壤,210省道穿村而过,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塞外神汤”旅游度假村所在地,发展产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192人,其中有61户105人未脱贫。

  宝玉掌握了这些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脱贫方案,经常秉烛工作到深夜,一件一件办好贴近百姓利益的事。危房改造过程中,他与村党支部书记史井辉一起指挥,亲自参加劳动。村民杨振生儿子不在家,宝玉就和镇驻村工作队长夏文天联系车辆帮贫困户拉沙子,节省费用超千元。一户村民院子进不去大车,把沙子堆在了路边,让雨水冲走一大半。宝玉知道后和史书记想法又给他补回一铲车沙子,确保了按时施工。

  宝玉这个蒙古族青年办事执着,积极协调帮扶单位支持上项目。在驻村工作第三周的早晨,他与帮扶单位领导贾祥龙主任沟通,汇报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党员代表的心愿,“你是第一书记,如果你把德力胡同到热水汤合并村之间的一条山路修好,下雨不陷车,下雪不打滑,农副产品卖得出,生活物资进得来,就是最大的帮扶!”贾主任听后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为热水汤村修路,很快150万元批了下来,宝玉请来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山区公路4公里,全村1000口人受益。

发挥接待工作人脉优势

引进资金

  宝玉在几年的接待工作中,接触了天南地北的各界精英,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精心挖掘可靠人脉,通过微信联系到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办纪工委书记、八里庄工商联主席刘春芳,详细汇报了热水汤村的贫困状况,刘春芳答应来热水汤村考察。7月20日,刘春芳如约到热水汤村考察,同行的还有爱心人士民建中央海淀区委秘书长李春霞,企业专委会主任、八里庄街道商会会长屈平,企业专委会副主任、中关村支部主委绎明宇,八里庄街道党办主任陶晓润等,京城爱心人士在热水汤村考察当场献出养殖产业扶贫基金16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牛项目。

  巩固提升驴产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两批次购买79头基础母驴,有30户52人享受政策,实现了稳定脱贫。为了保护贫困户养殖不受损失,宝玉和史书记找到“塞外神汤”旅游度假村经理李树强出资11850元,为79头毛驴每头上了150元的健康保险。

  热水汤村打造原生态谷子种植基地,上半截沟村民组以整合租赁耕地的方式,种植原生态谷子245亩。为了让村民卖上个好价钱,宝玉与村党支部副书记顾宏林多方跑市场,与大连客商签订了收购订单。

  宝玉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基础作用,通过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办公室、举行脱贫励志示例宣讲会等方式,邀请村里养殖大户史向元、高宗友等讲述“创业史”与“致富经”,史景新等脱贫典型讲述脱贫经过,引导贫困户勤奋自强,奔富路的勤快人越来越多。

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技能

科技培训

  宝玉为切实增强妇女创业致富技能,拓宽妇女就业增收渠道,组织实施技能培训。经过积极协调,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市妇联大力支持下,敖汉旗“京蒙帮扶”巧手骨干牵手贫困妇女脱贫培训班在热水汤村举办,47名学员参加学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名,激发了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69岁的宫秀匣大娘一听说可以学习编织技能,第一个便报了名,她说:“我会编筐,平时就可以挣点钱,如果学会了编织拖鞋,在度假村卖的话,还将是一笔收入!”几名男村民也积极参加培训,45岁的孙向彬,虽然有点智力障碍,但是几天的培训一直坚持,而且学得特别用心,看到自己编出的拖鞋,孙向彬乐得像个受到夸奖的孩子。

  宝玉驻村短短几个月,按时完成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单独居住老人子女赡养情况、农户“小黑屋”调查统计等各项工作。宝玉严格遵守驻村干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驻村“驻心”。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到2019年热水汤村将整体脱贫。(杨晓天 王金)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