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杨俊平从集宁区白海子镇黄土场村第一书记调任哈伊尔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以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优化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工作重点,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片爱心,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优秀形象,赢得哈伊尔村群众和党员的认可和拥戴。
刚一驻村,杨俊平就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全村基本情况,倾听群众心声。在他的工作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诉求等。他经常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翻阅、看一看还有哪家的诉求没有解决,然后明确目标抓落实。同时,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座谈,调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群众对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期盼和要求等。他还经常深入村头、地头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话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段时间调研走访,他把村情民意摸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走访调研中,村民反映哈伊尔村李家村河道垃圾成堆,如果不及时把河道疏通好,一旦雨季来临村庄将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他实地查看后,立即制订方案,通过联系帮扶单位集中开展了哈伊尔村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他带领工作队员与村“两委”人员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中,先后出动装载机、挖掘机、清扫车等车辆85台次,出动环卫工人130人次,清理各类垃圾300余吨。同时,为哈伊尔村按户编组在家门前配备垃圾桶35个,确保了村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点拉运,形成了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工作机制。村庄清扫、清洁活动的开展,改善了主次干道的卫生状况,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特别是李家村河道经过清掏疏通后,接受了今年夏秋两季多次暴雨的考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今年的危土房改造工作中,杨俊平带领队员积极宣传危改政策,多次组织召开村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积极进村入户,力争让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危改政策好,但出于不同的理由,村民的想法不一:有的认为自家房子多,危改面积小、补贴少,不愿进行改造;有的是老人,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不愿建新房……面对这些困难户,杨俊平一户户地去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和农户讲政策、做宣传、了解农户的实际困难、用心协调帮忙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调动起了农户危房改造的热情。
孙宪村的贫困户王宽,是全村出了名的倔脾气,在入户动员危改工作中,以自己年龄大、危改面积小、无精力建房为由拒绝危改,而且多次出尔反尔,在几经动员无果的情况下,杨俊平发现王宽过去是一个铁匠,对过去从事的铁匠行业很是留念,为此杨俊平专门通过农户了解铁匠知识,通过有共同语言拉近与王宽的关系,特别是在王宽因挑水扭伤腰肌后,杨俊平主动送医送药,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倔脾气”,也赢得了王宽的信任,危改工作顺利推进。
杨俊平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暂时脱贫不行,还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用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他多次带领村干部去丰镇、张家口、石家庄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学习好的做法。
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村干部也有了思路,哈伊尔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肉兔养殖项目落地生根,75组兔笼已全部安装完毕,一期引进种兔100只、商品兔300只,种兔按百分之九十的成活率计算,每只种兔年可出栏商品兔27只,按市场价测算年可增收6万元。
“到村任职以来,虽然妻子和家人有时很不理解,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到家庭和孩子,虽然工作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每当我看到村子的变化、群众的笑脸,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群众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杨俊平说。(记者 孙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