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情暖民心——记驻村第一书记郭广宏
内蒙古新闻网  18-12-29 16:44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2016年6月,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乌兰察布市信访局驻村工作队由郭广宏担任队长满腔热情地奔赴商都县三大顷乡三虎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以来,他始终牢记驻村使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把三虎地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一腔热血、满怀真情,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做到群众的知心人,成为村民的贴心人。由于成绩突出,2018年3月,又在组织的信任和任命之下,郭广宏担任三虎地村驻村第一书记。

  用“心”丈量民情

  有人认为“驻村工作队不会务实,都是来村里镀金的,过段时间就走了。”驻村伊始,驻村工作队首先遇到了村民的信任危机。群众不认可怎么办,情况不掌握如何做?这一个又一个问题萦绕在郭广宏的心头,让初到三虎地村的他有些摸不着头绪。经过几昼夜的思考,他渐渐明白,只有兜清村情民意,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他经过深思,制定了一套“五问五看”工作法,即,问总体收入看经济来源、问固定资产看消费水平、问家庭劳力看生产观念、问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问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郭广宏带着这套独特的“五问五看”工作法,利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体农户,并对弱困群体基本情况、利益诉求、存在困难进行了详细记录,比如,哪家有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哪家因贫困而孩子上不起学,哪家有留守儿童,哪家是离异家庭,哪家是鳏、寡、孤、独,等等,每家每户从大事到点滴的日常小事,郭广宏都通过真心交流、耐心问询和细心记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郭广宏在遍走全村详细了解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多次实际查看路、沟、渠等农业基础建设情况,和村民经常面对面交谈,了解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又不时地参加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干部、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用“智”解除民忧

  郭广宏之前从事信访工作多年,善于沟通,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李哥啊,你家的羊快下羔了吧?注意给羊保暖啊!”,“张叔啊,你家的瓜籽没生虫却死苗是叶摇晃造成的,用土块夹住苗防止苗晃动就可以了”……

  郭广宏走到哪里,温暖人心的话语就在哪里。一说起600米的村级道路、幸福院的浴室,三虎地村村民就乐得合不拢嘴。道路修起来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浴室盖起来了,幸福院的老人们也能洗到热水澡了。村支书郝旺说:“自从郭广宏来了,我们的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而且他还帮村里争取了资金、项目,理清了发展思路,我们村现在一天一个样,他可是我们的大功臣啊!”。三虎地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后,郭广宏认真研读有关扶贫政策,找来种植和养殖专业书籍重新学习,为产业扶贫项目户进行跟踪服务。为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产业,他骑着自行车前往商都县七台镇学习种植栽培技术,并组织召开了专题恳谈会,为贫困户分析市场前景,传授种植栽培知识,真正做到了想在前面、记在心里、帮在点上。截至目前,郭广宏累计驻村两年零5个月多,将近900天,填写工作日志460篇,为贫困户购买一些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有时自掏腰包,为民办了很多实事,走访群众800多人次,提供咨询服务200多人次。

  用“情”赢得民心

  “住进了三虎地村,我就是三虎地人”、郭广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初冬时节,天气渐寒,村民赵忠正在和泥给走廊打地面,郭广宏及时赶到,脱掉外套,撸起袖子与赵忠一起干起了活儿。赵忠夫妇俩由于长期的繁重劳作导致双双腰腿疼痛,郭广宏为其联系乌兰察布市中蒙医院,帮助其陪床;西围村贫困户吕权家庭困难,想依靠贷款改善贫困生活,郭广宏得知后,帮助他顺利贷到了5万元扶贫贷款,并为其产业扶贫贷款作担保。王存在、张布珍两个贫困户妻子都没有户口,他积极协调村、乡派出所进行解决。

  郭广宏用真心投真情扶贫,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急他人之急、解他人之难”的大事上,而且还表现在点滴的日常生活小事上,三虎地村有一位高龄的老人叫范守花,儿女们由于工作忙不能常在老人身边。老人今年已九十九岁,但耳不聋眼不花,她清楚地记得,今年1月份降雪后的一个清晨,当她推开房门,从房门到院门是一条没有积雪的平坦小路,郭广宏正在弯着腰扫雪。原来,天刚亮,郭广宏想到雪那么厚,老人家门口台阶那么陡,本来走路就已蹒跚的老人要是醒来出门滑倒了可怎么办?他急忙穿上外套、拿上铲雪工具,早饭也没吃就赶到老人家,想在老人醒来之前将积雪清扫完毕。为了消除老人的孤独苦闷,使她的心情上愉悦一些,郭广宏还时不时地去老人家,坐在炕上和老人唠嗑。

  王佃金村有一户叫李黑小的多残家庭,一家三口人仅靠李黑小和老伴儿的低保和残保金生活。一天,郭广宏到李黑小家走访,看到身高仅有1.4米的李黑小正在艰难地挑水,冬季路滑、台阶又高,饮水井距离室内30多米远,李黑小每次只能提少半桶水,走起路来左右摇晃,随时都可能摔倒。郭广宏看到此景,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他自掏腰包买来30多米长的抽水管,解决了李黑小一家的吃水难问题,并为他智残的儿子办理了残疾证明,得到一点生活来源。针对李黑小家因残致贫的情况,郭广宏经常向他宣传普及健康生活常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给他送来了几十只鸡雏,鼓励其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广宏啊,今年多亏你啊,养鸡给我带来了收入,明年我争取多养一些。”李黑小握着郭广宏的双手感激地说。

  今年78岁的刘梅枝老人,小脑萎缩,是郭广宏重点帮扶的贫困户之一,老人是抗美援朝烈士遗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郭广宏曾从军24年,对军烈属格外亲近,在生活上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郭广宏对幸福院的老人也关爱有加,2017年干旱,幸福院的老人吃水困难,郭广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自来水公司等相关部门联系,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这一难题。知幸福院老人们想组织一个文艺队,扭扭秧歌儿、跳跳舞,但缺乏一个组织的人,郭广宏主动来幸福院和老人们沟通,组织起了幸福院第一支文艺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郭广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驻村帮扶的“晴雨表”,努力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在乡村田野间书写了干群和谐的绿色华章,成为商都县精准扶贫大潮中的一面鲜明旗帜。(记者 雎录)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