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奕彤:热爱是书法艺术基石
内蒙古新闻网  19-01-08 15:1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晨报

  “汪奕彤爱好诗歌和中医,这对他书法的提升很有裨益,在他款识中就能得到相应的印证。一些书法现场,他会有很多切合场景的词条,切时切景切意。”我区著名文艺评论家温智慧如是评价汪奕彤。

  在书法界,有“字长一寸,功夫十年”的说法,也就是大字难写,书前的思考,落笔的审视,运笔的舒缓,着墨的多寡,都考验这一个书法人的意志、能力和胆识。汪奕彤满满的自信,有着大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意志,落笔自然不俗,气场不凡。

家教濡染天分

  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父亲的学识和教育理论让汪奕彤终身受益。

  汪奕彤说:“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书画艺术。父亲精国学、善书画,从教一生,桃李满园。我从小耳濡目染,也深深地热爱着书画艺术。”

  生于书香门第,加上汪奕彤本来就有较好的艺术天分,坚持数十年笔耕不辍,现在已成为了很有名气的书法家。

  任何艺术都要依靠天分,这是每个生命体所独有的,是仿效不得的。这是未来为艺的根本,虽然不能否认,完全靠后天的勤奋和学习,在某个艺术领悟达到至高,但艺术天分不可或缺。温智慧告诉记者:“汪奕彤是有天赋的,这是他艺术的天分。人先天已有,后天再有一份辛勤,所喜欢的所热爱的,很快就显山露水了。”

古意中学精髓

  当今,软笔书写正远远离去。只有坚持书法爱好的,才会把这一传统艺术引向久远。

  汪奕彤对书法的理解也是圆融的,他懂得书法在现在历史条件下的价值,也懂得书法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存在的艰难,书法进步需要海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创作实践,“毕竟时代不同,书法的审美观不同,在书法界也有同行相轻的现实,这都是人性的客观。”汪奕彤说。

  汪奕彤并不在乎这些,他说:“我要的是向古人学习,向高人看齐,实现自己多年的书法梦。知道了目标,奋斗就不是虚妄的,也不是空泛的,更不是无的放矢。”为书者,心中有书,是很不容易认知和思考的,这是书法道路上最为正确的行走。

  温智慧告诉记者:“汪奕彤的书法理论深入浅出,在泥古和突破间,有更为圆融的迂回和通达,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中,寻求自己的认同,寻觅自己的喜好,探求书法艺术过程中,最能够体现自己风格和独特的师承。”

经年临池不辍

  在书体研习上,汪奕彤不拘一格,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艺术短板:“不遗余力珍惜一切机会向名家求教,革除一些固有的笔法技艺的弊端,重新设定研习书法的理论和实践定位,在行草隶篆等书体间都有大量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他认真临摹古代碑帖,在其中探寻古意,学得其中的精髓。”

  前后参加过一些自治区和全国性的相关书法比赛与展览,他也获得了一些奖励。然而汪奕彤却谦虚地说:“虽然写了不少,在书法研习和创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提升上还是存在不足。”因而他善于钻研,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是为学为艺不可多得的修养和素质。

  汪奕彤的书法艺术最能一分为二地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的完美结合、完美继承、完美突破。对此,温智慧如是评价:“他有才,但不自负。他执念,但不偏执。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客观,善于学习,不在高人面前自我卑微,唯唯诺诺,能够学习其长,亦能言说探究其短,对待艺术有一份足够的真诚,是一份难能可贵。他在前面时,不睨视后者,不亢奋,不自大,能善对探索和求知的来者,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汪奕彤

  汉族,1967年出生,内蒙古阿拉善盟人。近年来,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钱松君教授,书法的理论认知和创作实践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现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阿拉善盟美术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学会会员。(记者 鲁蒙海)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