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们,饱受风沙之苦,为了摆脱困境,改善生活环境,从国家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他们风雨兼程地播撒绿色的种子,为托起“绿色中国梦”而奋斗。
5万公里,是2018年敖特更花皮卡车的里程数。有人用脚步来追寻诗和远方、也有人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宽度,然而,敖特更花却用脚步来播种绿色。
43岁的敖特更花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人,多年来致力于植树防沙事业,在她的带动下,组建了一支民工联队,在10余年的时间里植树2万多亩,足迹遍布新疆、青藏高原、西藏山南等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回首走过的路,2018年对敖特更花而言可谓是艰辛又不平凡的一年。
去年元宵节刚过,敖特更花便开始担心在西藏山南育苗基地的苗圃长势如何?去年种下的树苗是否被风沙掩埋……每每想起这些,她的心仿佛早已飞了过去。
4月18日早上,早已按耐不住的敖特更花只身驾车赶往西藏山南的育苗基地。“这一路又是风又是雨又是雪的,走到唐古拉山时,路太滑实在走不下去了,行驶到晚上10点,才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白天开车,晚上休息,中午只有20分钟的吃饭时间,那次整整走了5天才到。”她说。
到了基地以后,所幸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但敖特更花并没有停下来,招标、找工人、租房子,忙着准备前期工作。在山南辖区内的雅鲁藏布江旁,舞动着她忙碌的身影。“我们在雅鲁藏布江两侧用库布其沙漠的‘水冲种法’种沙柳和红柳。在当地种树两年,都没有见过芦苇,觉得好奇便拉了几百棵芦苇根带去试种,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讲到这里,敖特更花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随后,她又把从家里带去的满满三包葵花籽种在雅鲁藏布江两侧,成活率也非常好。苦并快乐着,敖特更花在多年的种树生涯中寻找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规律。为此,她十分欣慰地说:“我终于明白‘事在人为’的真正含义了。”
8月初,中央媒体采访团来我旗采访报道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敖特更花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种树事业中的女人,成为此次采访的焦点对象。从惧怕沙漠到治理沙漠;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带队承包工程;从年收入几千元到几十万,敖特更花通过自己的故事彰显了沙区农牧民不屈不挠的治沙精神。
当月26日,敖特更花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现场。节目以“大漠深处的绿色传奇”为主题,讲述鄂尔多斯人在治理库布其沙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奋斗精神。“我用自己的故事,展示了如何用‘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现场我既紧张又激动,但也非常骄傲和自豪。”敖特更花说。
随后,敖特更花又被江苏卫视邀请前去录制节目,同样和治理沙漠有关。回到家里,敖特更花又被通知去领奖。“那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电话通知的,告诉我被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全国只有98个单位20个个体入选,我是非常荣幸的。”对于敖特更花而言,这么多光环和荣誉都与治沙种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但她始终没有对西藏的育苗植树项目掉以轻心,期间,又3次跑去山南与亿利集团对接种植任务完成以后的验收签收工作。
对于未来的打算,敖特更花表示,开春时将自费购买一些苗木,让农牧民义务拿到沙漠里去种。“我准备过完元旦就去一趟四川,看看那里的地形和环境如何,因为四川那边的相关领导希望我能过去,带动偏远地区的贫困百姓一起植树致富……”她说。(记者 曹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