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国:“舍小家为大家”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内蒙古新闻网  19-01-21 11:44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寒冬时节,坐落于大山深处的察右前旗三岔口乡东南河村,迎来了发放村集体经济分红款的日子。一大早,第一书记史建国便和村里的干部一起出了门,为村民们带去了“收获”的喜悦。

  东南河村距离集宁区25公里处,村委会辖一个自然村,常住户59户9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2人,2018年脱贫10户22人,未脱贫1户2人。东南河村由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政府包扶,2017年10月,史建国被派驻任东南河村驻村第一书记。

  瘦小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憔悴的神态,初次见到史建国,他正在为村民办理准生证明、准备迎检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就是这么一位多年在基层从事计生工作的老党员却有着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说起自己的经历,史建国被泪水模糊了眼睛:“12年,我的妻子患上重病,失去自理能力,医药费就花了40多万,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困难。自从在东南河村当了驻村书记,回家照顾妻子的时间越发的少了,所以照顾妻子的任务就全落在了17岁儿子的身上。”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史建国陷入两难境地,在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工作,就这样扎进了驻村工作队中,用心用情地为东南河村早日实现脱贫出谋划策。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史建国便和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宣传和讲解扶贫知识,摸底搞调研,做思想工作,认真研究和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工程等实实在在的扶贫举措。截至目前,东南河村易地扶贫搬迁1户,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村民们都住上了舒适、干净的房子。

  同时,史建国还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发展起了“资金托管”。史建国介绍,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他们与三岔口乡的龙头企业取得联系,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的名义将贫困户的24万元扶贫贷款托管到了企业中,从而为每户村民每季度带来了500元的分红款,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发展争取到了活动资金。
村民代士强的家里以前有一个读书的大学生,为了供孩子读书,这几年日子过地紧巴巴的。精准扶贫开始以来,史建国为他争取到了每年一万元的帮扶款,这为代士强解决了大问题。

  记者跟随史建国走进代士强的家中,为他送上“资金托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分红款。手里有了余钱,去年孩子也毕业工作了,代士强开始盘算起了今年的日子:“今年打算入股村集体经济,我看好村里的集体经济,另外,再打点工,卖点鸡蛋、羊羔,养个猪卖点猪肉,挣点钱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生活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年初,史建国利用东南河村的区位优势和村里肥沃土壤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起村集体经济,种植了666亩的经济林,枸杞、李子、山杏,还特别引进了附加值高、营养丰富的欧李。史建国说:“虽然我们村子位于大山深处,冬天里光秃秃的。但到了夏天,大片的经济林、山清水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能吸引周边不少市民来游玩,同时也能带动村民农特土特产品的销售。”

  东南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树美表示,东南河村自然条件不错,山好水也好,但是一直没发展起来。现在,在史书记的带领下,想充分利用本村的自身优势,走发展旅游业的路子,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林,以带动当地的养殖业和土特产。我们对未来脱贫的信心挺足,村民们的信心也很足。
如今,史建国正在和察右前旗水利局研究,想在周围建个鱼塘。这样,一个集采摘、住宿、垂钓于一体的发展规划也将初见规模。这也让村两委班子和村民更加坚定了走绿色种植、农家旅游的致富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有敢于作为的勇气,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到帮助村民致富的事业中。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村集体建设,带领村民早日脱贫奔小康。”史建国满怀信心地说。(郭奇男)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