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脱贫攻坚吹响发起总攻的号角。作为这场战役的“排头兵”,成千上万扶贫干部将继续冲锋在最前线,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有关爱声,有批评音,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岁末年初,记者采访到察右中旗铁沙盖镇九股泉驻村第一书记白振英,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心声。
白振英作为普通基层干部的一个小小缩影,上任第1个月,他访民情、问民意,跑破1双鞋,把足迹印在了19平方公里的平梁土地上,只为了寻找一条脱贫奔小康的好路子、新路子。
连续两个月,在风雨中来回奔走,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只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早日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连续7天,带着自来水工人满村转,为了说明当地发展制约条件,磨破了嘴皮子,想尽了办法,换来了家家户户清凉可口的自来水。
连续3天,熬更守夜,户户核实贫困户信息,下了一番比“绣花”更细更实的功夫,腿走肿了,眼熬红了,只为了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一天翻看手机微信不下100次,脱贫攻坚群、易地扶贫搬迁攻坚群、产业发展工作群,适时了解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只为了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九股泉村一半以上的脱贫人口走出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回顾这一年的扶贫工作,白振英语重心长地说:“贫困村能否如期‘摘帽’,与帮扶干部关系密切。贫困户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基层扶贫干部的思想引领、行为带动。要真正发挥‘领头羊’作用,需要驻村入户,赢得群众信任。我身边的大多数扶贫干部下派入村后,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赢得了群众信赖。而我个人也是这样做的。”
谈起帮扶,白振英深有感触地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获得感、成就感饱满而丰富——村容村貌的改变发生在大家身边,一些原先好吃懒做、思想落后的村民,慢慢懂得了感恩,敢于挑战贫困、直面人生,乐观积极取代了过去的消极应对。以前动辄有意见的村民,从身边点滴的生活变化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思想改变让他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户宋富贵,家住D级危房,2014年打一眼灌溉井,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至今未配套。白振英和村“两委”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政策,决定先解决其住房问题,再做产业发展计划规划,这样可以保障农户安全问题并让农户持续发展产业,不至于只等国家粮,忘记勤劳手。宋富贵也找白振英谈心,说明自己的规划和需求,希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多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种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尽快走出贫困,过上富裕生活。
翻开白振英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帮扶干部吃住在贫困村,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逐渐成为群众身边“最可信赖的人”,随着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贫困户“摘帽销号”,帮扶干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明显提升。看到群众的笑脸,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的心声。
新年新气象,进入2019年,白振英畅想着未来,谋划着帮扶村的大情小事,他坚定地说:“我们扶贫干部们必将以更加真挚的感情、更加坚定的信心,踏踏实实工作,在扶贫‘战场’上不断提升自我、锻炼素质、磨炼精神,展现出扶贫干部应有的姿态。”(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