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杨俊峰来到察右中旗库伦苏木第二嘎查驻村工作队,2017年10月调到库伦苏木第一嘎查驻村工作队,2018年4月担任第一嘎查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市农机局职工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保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不变,始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树立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光辉形象,赢得了第一嘎查牧民的认可和拥护。
上任以来,杨俊峰走访了全嘎查所有的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认真进行研究总结。他结合第一嘎查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要想脱贫致富,就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通过解决牧民饲草料短缺、冬季抗灾等问题实现养殖业提质增效。在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他带领牧民大力发展嘎查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牧区的贫困,深深地触动着杨俊峰的心。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他坚持吃在嘎查,住在嘎查,逐户上门走访,深入了解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养殖情况,并整理建立了社情民意档案。在第一嘎查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杨俊峰从最初的“人生地不熟”,变成了牧民的知心人。牧民们对他的评价也从“两眼一抹黑,整天瞎转悠”“来镀金的吧”“没钱怎么带我们致富”转变为“有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是我们的福气”。
躬身实干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杨俊峰结合牧区实际,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多次与单位领导、工作队队员调查研究论证,为彻底解决牧民遭遇灾害时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助推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于2018年8月底成立了察右中旗玛拉沁农牧业机械服务中心,并购置拖拉机、饲草收获机、深松犁各一台。9月底正式挂牌营业,将农民过去废弃的玉米秸秆变成牧民所需的优质饲草。
机械购置到位后,农机服务中心缺乏运转资金。正是玉米秸秆收割期,杨俊峰利用私人关系赊购燃油和包装袋,并与工作队队员们商议,一度使用驻村工作队成员的生活补助垫付相关开支。农机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杨俊峰几乎每天都要到服务中心看看饲草料加工情况,本就因工作很少回家的他,牵挂着农机服务中心更没时间回家了。
嘎查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也坚定了跟杨俊峰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已为农牧民收获饲草料约100万斤,其中青贮玉米秸秆约80万斤,打荒贮干草约20万斤。
急民所急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群众需要什么,杨俊峰就想办法解决什么。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牧民剪羊毛的困难,杨俊峰积极争取到市农机局的帮扶资金5万元,为库伦苏木牧民赠送电动剪羊毛机10套,有效缩短了牧民剪羊毛的时间。
贫困户何永林患脑梗,手脚不利索,老伴也瘫痪在床,一直想给家中的5只羊垒一个羊圈。杨俊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市农机局落实建羊圈所需的4000多元。为了节省成本,杨俊峰动员驻苏木督导组、苏木包扶干部、嘎查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嘎查党员和牧民群众10多人,大干两天,为何永林家建起了羊圈。
走访中,杨俊峰发现大部分牧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容易引发相关矛盾。为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更充分地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他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到户、到人,工作中坚持面对面接访群众,简化群众办事、反映问题的程序途径。驻村以来,杨俊峰共协助苏木干部和嘎查两委排查化解矛盾20余起,为经济发展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9年,杨俊峰给自己和工作队定了几个工作目标。一是计划在库伦苏木建设一个万吨草库,把周边农区大量的废弃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牧区所需要的优质饲草,进一步解决饲草料问题,增强牧民抗灾抗旱能力;二是计划购置一套柠条饲料深加工设备,利用周边15万亩柠条优势,解决柠条平茬作用,保证第二年长势更好,同时加工出优质饲草颗粒;三是计划配套一支服务半径100公里的全机械化农牧业服务队,进一步扩大服务面。
杨俊峰用朴实的脚步丈量着第一嘎查每一寸土地,用无悔的付出书写着他对第一嘎查牧民的爱,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组织派我任第一书记到贫困牧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我要在这期间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让牧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的好日子”。(记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