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输血不如自主造血,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展集体经济,以实体经济收益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是不少驻村第一书记的统一认识。集宁区白海子镇哈伊尔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平就是这样一位。
白海子镇哈伊尔村肉兔养殖厂的兔舍外,杨俊平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兔场第一批自主繁育小兔的发育情况,他们手上的兔宝宝,各个长势喜人,而他们身后的兔舍里,雌种兔百分之七十都进入了临产期,兔厂的成功养殖让村里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69岁的兔场管理员王大爷说:“我手有残疾,会点儿免疫技术,他们就把我招聘进了兔场,不用出去打工,活儿也不重,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两万多块钱,挺好的。”
卢义是脱贫不久的精准扶贫户,常年独居,且体弱缺乏劳动能力。杨俊平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后,从兔场挑选了几只体格健壮的种兔送给老人,一来让他日常手头有些零碎活儿排解寂寞,另外让他家里有些来钱处,以巩固脱贫成果。如今,老人家里的兔子也已经开始产仔有了经济效益。
“杨书记给我送来几只兔子,我不忙的时候割点草喂兔子,兔子长大了还能换点钱挺好。”卢义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中秋节前夕,哈伊尔农村集体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肉兔养殖场已经实现销售收入两万余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在村委会旧址上,一排近三百平米的新房主体已经完工。这是杨俊平自主设计的新厂区,他设计规划出了集饲料加工、养殖繁育、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哈伊尔农村集体经济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新蓝图。
“下一步我们还要立足于哈伊尔村实际情况,进一步把集体经济搞好,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带领群众致富。”哈伊尔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平说。(乌兰察布日报记者诺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