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巴彦淖尔的历史遗址,倾听逝去的往昔岁月
内蒙古新闻网  19-03-11 10:0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旅游

张城/摄

  巴彦淖尔

  —半城农耕、半城游牧。草原为其增添馨香,河流为其注入活力,湖泊另人为其迷人,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都市牧歌,注定了就是塞上的那颗耀眼明珠。

这里是中国恐龙的故乡

这里有远古时期的文化印迹

这里是大汉王朝找回国家自信

奠定中国边疆新格局的地方

除去好山好水

这里还有许多的历史遗址

千百年来饱经风霜

记录着不可触摸的往昔

这些历史遗址,你知道多少?

  NO.1古长城

段忆河/摄

  巴彦淖尔是中国古长城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长城遗迹,总长度约1070公里,被学界誉为“长城博物馆”。

段忆河/摄

  巴彦淖尔境内的长城最早可追溯到战国。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汉等历史佳话均与巴彦淖尔的古长城有关。

  NO.2鸡鹿塞

段忆河/摄

  鸡鹿塞,是中国汉代通塞北之隘口。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西北,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峡谷贯通阳山(今狼山)南北,谷底平坦。

  塞城临崖建筑,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于峡口西侧。近年来经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者考证: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回到漠北以后,因内部纷争,他们夫妻双双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

  NO.3新忽热古城

段忆河/摄

  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一座汉受降城。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忽热古城位于秦汉长城以北,大致在高阙塞西北的漠南草原地带,于公元前105年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是自西汉以来在文献所载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NO.4沃野镇古城

  沃野镇古城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06年05月25日,沃野镇故城作为南北朝古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我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纷争局面。公元449年,北魏大败柔然,为了防止柔然南下,在北方(内蒙古自西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六镇。六镇的排列是从西到东,第一镇沃野镇,然后是怀素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沃野镇因此有了北魏第一镇的称誉。

  NO.5高阙塞

黄洪峰/摄

  高阙塞:古地,战国属赵,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位于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青山镇)向西的达巴图音苏木,夹在东侧的达巴图沟和西侧的查干沟的台地的断崖上。

  整个城址位于两个山沟的交汇之处,控制着北方草原通向河套的交通咽喉,易守难攻,为绝佳的军事要塞。在古城和烽火台的西面,一个山沟的两侧各有一座暗红色山峰高高耸立,形似双阙,高阙塞可能据此而得名,进而推测古城北侧的方形小城为赵武灵王所筑之高阙,而南城应是汉代沿用时扩筑的城。

  NO.6三顶帐房古城遗址

  三顶帐房古城遗址位于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顶帐房村南0.5公里处,古城呈土垄状。

  值得一提的是三顶账房古城建筑群并不是孤立的,在阴山南麓、黄河岸边,还遗存了一系列西汉时期古代建筑群遗址,由东向西包括云中古城、麻池古城、三顶账房古城、朔方古城等。

故址颓垣,冷烟衰草

旧时的城墙

已在风霜雨雪中化为断壁残垣

而往事,却在历史的云烟中

经久不曾弥散

我们探索着、寻觅着

期待着掀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