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最大努力为村民多做实事——记凉城县驻鸿茅镇海城社区第一书记王俊文
内蒙古新闻网  19-04-18 10:51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

  扶真贫,真扶贫,依托产业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凉城县驻鸿茅镇海城社区第一书记王俊文用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这份责任与担当。

  王俊文驻村三年多时间,始终把帮“村民做好事、做实事”作为目标,取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现在,鸿茅镇海城社区实现了全社区饮水安全,道路畅通。实施农网改造工程,线路铺设更加规范,用电更加安全。便民超市应有尽有,满足群众生活所需。广电通讯实现全覆盖。出租村集体资产资源,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1万元左右。2018年,贫困户人均收入8692.95元……这些扶贫故事的背后都饱含王俊文的心血,也凝聚着他对工作的执著。

村民事无小事

  王俊文关心特困家庭,用实际行动排民忧、解民难。海城村赵毛眼,丈夫早年去世,她患有冠心病、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并且长期卧床,住房破烂不堪。王俊文积极协调各方筹措资金3.3万元为她家进行了危房改造,并提高了低保标准,投资5100元购买了3口能繁母猪进行产业扶持,当年增加收益6400元。

  海城新民村的贺日胜妻子2017年查出患有大病,不能外出打工,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在读书,家庭负担很重。但贺日胜凭着吃苦耐劳,加上这几年的国家的政策扶持,生活越来越好。

  谈到王俊文给他带来的帮助时,贺日胜说:“王俊文书记经常到我们家,关心我的生活状况。因为我没法出去打工,原本是想养点羊,发展产业。俊文书记为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帮助我出谋划策,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他!”

  王俊文针对社区群众具体情况,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利用产业扶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就业扶贫等措施带动群众致富。

工厂办起来村民富起来

  一个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村“两委”班子同心协力,离不开扶贫“智囊”的支持。为了有效发展村集体经济,王俊文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寻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通过招标的方式,将村集体的房屋进行租赁。 2017年10月海城村与呼市熙雁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采取资产租赁的方式开展合作。海城村资产入股,熙雁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生产、销售,并于当年11月投产。

  熙雁服饰公司把生产车间建在海城村的移民新址和景家园社区内,不仅发挥了“工厂进村”的优势,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还实现了当地群众务工不离家,脱贫不离村的愿望。通过合作,熙雁服饰公司每年可为海城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截止目前,该公司占地1300平方米已建脱贫车间6个,安置贫困户、移民户、下岗失业人员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残疾人3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第一书记所做的看似一件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却关系着全村的发展大计。”采访中,王俊文朴实的话语中都饱含着对群众的深情:“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根本,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们谋福利!”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