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咱们书记,哪里像个‘90后’,吃穿不讲究,和老百姓也谈得来、帮的上,真是不简单。”谈到察右后旗大六号镇丰裕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龑,乡亲们都感慨万千。
2016年初,“90后”刘龑刚来到丰裕村,就开始了入户走访。后街二虎大爷没有劳动力,他就带着农具去帮忙,西村刘大爷脾气爆爱喝口小酒,他就带着“二锅头”去“蹭饭”。入户期间,刘龑特意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个村民手里,卡上印有他的联系方式,方便大家随时联系到他。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刘龑切实了解了村民们最迫切的需求,也让村民们都渐渐地熟悉了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
通过多次走访,刘龑建立了包含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劳动力情况、收支情况、家庭成员去向、特长技能等丰富内容的村民信息统计表,全村情况了然于胸。
丰裕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有驻村国企内蒙古云天化集团。根据丰裕村的实际情况,刘龑设计出“美丽乡村农业示范园三区两基地”(分别为“有机种植采摘区”、“农牧产品加工贸易范区”、“生活休闲区”、“教育培训实验基地”和“摄影采风基地”)的发展规划。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丰裕村的未来,刘龑自己动手制作了沙盘模型,把自己的想法走到哪说到哪,让村民们对未来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对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
2017年察右后旗加大扶贫力度,每个村内都派驻了工作队。在多次的沟通交流中,驻村工作队也认可了刘龑的发展思路,积极为丰裕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旗、镇两级政府为丰裕村提供了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帮助,包括内蒙古云天化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也为丰裕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包括农资和农机等多方面的支持,再配合以村办企业为载体发展集体经济,丰裕村形成了“支部引领,政府扶持,多企联动,村民参与”的“四方合作”发展模式。
2017年,丰裕村1700亩的有机农作物喜获丰收,日光温室大棚草莓长势喜人,脱毒网式大棚马铃薯良种繁育顺利。去年丰裕村建设了可容纳50人授课的“农民培训实训基地”,现在已经完成了所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马上将迎来第一批农民工学员。
“无论驻村多久,终会有离开的一天。想要让丰裕村集体经济保持青春活力就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刘龑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刘龑认为,为丰裕村留下一条长效的致富路子,首先要做到“三务”公开,让老党员和群众作为监督责任人,全程负责集体经济的监督和管理。作为第一书记,刘龑决定每周五召开党员村民联系会,支部书记先带领大家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由集体经济负责人报告本周集体经济各项进度和财务状况,党员和群众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把所有问题放在会上解决,让所有的权利透明化。
其次要成立专项基金。刘龑与两委班子协调,将村集体收入的20%成立基金会,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展开定向资金积累。截止目前,已针对伤病人员、贫困户、五保户、学生和村民成立了六项基金,并派专人管理,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第三是健全分红机制。丰裕村贫困户每人每年可以分红2000元,非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红1000元,学生每人每年可领取2400元的生活补贴。
如今丰裕村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狠劲直窜:村里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惠农惠民补贴政策;旗政府启动“政银企”联手扶贫使村民每人增收500至1500元;云天化集团流转土地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每人增收2000元;贫困户个人种、养殖每户收益1000——3000元;贫困户个人劳动力输出平均每人收入3000——5000元……这些收入使村民们心花怒放。去年村“两委”换届刘龑被大家推选为新一任支部书记,丰裕村的美好蓝图在他手中也越画越清晰。贫困户都满怀信心地说:“别看我们今年是贫困户,跟着小刘书记,到了年底我们人人都是万元户。”(记者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