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到2016年,这16年的酸甜苦辣杨孝堂难以言表。每每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也曾有放弃的想法,但看到乡亲们微薄的收入和艰苦的生活,他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于是又坚定了他干下去的勇气,一干就是16年。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的时候,杨孝堂被任为乡党委组织委员,同时兼任沙沟沿村的第一书记。
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杨孝堂带领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提出了“1234”产业脱贫思路,即一条主线,始终把“党建引领”这条主线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两大抓手,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集体经济;三个结合,贫困户和党支部结合、和集体经济结合、和龙头企业结合;四条措施,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牛、羊自养,凡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托养,凡有钢性支出的贫困户采取代养,凡庭院在半亩以上的贫困户帮助其发展庭院经济。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杨孝堂带领村“两委”把为贫困户代养獭兔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多方整合资金5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900平方米的獭兔养殖场两处,引进种免200只,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目前已存栏3000多只,纯利润可达8万余元。在发展獭兔的同时,为了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又建起了农畜产品深加工车间一座,主要以收购贫困户的杂粮杂豆,家禽家畜为原材料,经过屠宰、冷藏、加工包装后,以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等多渠道进入终端市场供消费者购买。同时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当年又建起了“民俗体验园”一处(包括八个手工作坊,十个农家院),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民俗体验、记忆乡愁、采风创作等节庆旅游,在集体统一经营的模式下,民俗体验园年纯收入可达10万余元,所得收益与贫困户均等分配。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不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更让沙沟沿村的老百姓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创业。沙沟沿村也是杨孝堂土生土长的地方,浓浓的乡情使他多年来始终如一日,兢兢业业为村民服务,用心用情踏实工作,带领贫困户勤劳致富,并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沙沟沿村村民的支持,加快了沙沟沿村精准帮扶脱贫摘帽的步伐。(记者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