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助村经
内蒙古新闻网  19-06-04 15:59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晚报

入户走访

杨晓军(左)为村民发展养殖业出谋划策

慰问困难群众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需。”这是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上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晓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2018年11月驻村至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杨晓军不但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而且还成立了文艺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今年40岁的杨晓军是伊旗新闻中心干部,驻村以来,他接触的对象都是农民,也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农民的后代,“只有沉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才能真正干出样子。”到岗第一天,他就同村委会成员一起详细了解村民情况,尤其是村里16户残疾人和大病户的情况,做到各种情况都“心中清,底数明”。除此之外,他坚持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与大家的距离。

  2018年冬天,杨晓军在走访中了解到,上湾村武家梁社村民杨玉岗、杨世华家中自养羊几十头,可到了出栏的时候,却因没有销路犯愁。于是,杨晓军多方联系,最终与乌兰木伦镇附近的江苏淮安市中元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谈妥,帮助杨玉岗、杨世华共销售羊78只,为两户家庭增加收入10万余元。

  “羊到了出栏的时候,卖不出去。前几天,杨书记来我们家了解情况,我就把这个情况和他说了,没想到,没过三天,杨书记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羊有了销路,还是人家上门来收。”杨玉岗激动地说,卖了羊,他第一时间把钱存到了银行里,等春天,还要再发展壮大养殖产业。

  善于学习,吃透吃准政策。驻村以来,杨晓军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学习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文件会议精神和各项政策法规,尤其是关于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通过宣传,让群众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让村民们成为基层组织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得知村里有几户村民,因大病造成家庭返贫时,杨晓军到处咨询,帮着贫困户跑医药费的报销,并带领工作队成员入户慰问,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让困难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他先后协调项目发展产业,与村三委协商沟通后,决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了“伊金霍洛旗上湾村浩雅伟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农副产品、发展养殖业、劳动力外输、环保型煤场经营。他亲自去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努力探索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路子。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促进上湾村文化建设,经与村三委协商成立了上湾村“乌兰民族艺术团”,并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请来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除此之外,杨晓军经还与驻村工作队协调,由鄂尔多斯未来视界广告公司出资12万元,为上湾村安装LED电子显示屏一块,使村集体经济有了部分广告收入。

  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在工作中,杨晓军争做村民的贴心人,做村民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用真心和真情服务村民,在未来继续前行,用脚步丈量出致富之路。(记者石全心)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