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亮:“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6 17:0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人这辈子总要做点事儿,用心血种下的树,都是有生命的。

因为种树,杨文亮得到了“感动巴彦淖尔”和“感动内蒙古”人物两项殊荣,这是对他和老伴多年辛勤付出的嘉奖。

杨文亮对儿子杨亚讲他的种树计划。

  “刚开始在屋子周围种树,为的就是挡住沙子,不让它进屋子。”当初如此简单的一个想法,如今坚持了40多年……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强村的农民杨文亮,几十年,在沙窝边缘种下800多亩树林。2014年和2015年相继获得“感动巴彦淖尔”“感动内蒙古”人物殊荣。“小时候这儿风大,植被少,沙子经常埋了房顶,记得我10岁大的时候,全家人已经被迫搬过2次家。”73岁的杨文亮回忆着儿时的经历。一旁70岁的老伴孔照英接过话茬:“那时候收麦子得往出滤沙子,想想那时候风沙有多大。”杨文亮老人介绍,他们村子背后的大沙窝被称为杨贵沙窝,是一片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的沙丘。早期沙窝最高处有10多米高,每到风季,风沙随风淹没房屋,覆盖耕地。

  光阴荏苒,如今一道葱郁的天然屏障立在老人屋后,驻守着乡村边缘,护佑着隆强村村民和他们的土地。有了树林的阻隔,这里的风沙小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早已告别了昔日被风沙侵扰的烦恼。说起这样的变化,杨文亮满脸欣喜:“当初也没想到自己大半辈子种下的树,能给村里带来这样的变化。”

每有客人来,杨文亮总要炫耀一下他刚买的推土机:“它可是我来年平沙种树的好帮手!”

涓涓细流滋润着林地,杨文亮和儿子杨亚对这片土地寄托着无限的绿色梦想。

  杨文亮和老伴孔照英育有7个孩子,每年植树季节,杨文亮都会招呼孩子们回来帮着种树,这已然成为全家人的习惯。育树苗、挖渠、引水……开始一年中家里的头等大事儿——种树。年复一年,小树苗长成了粗壮的大树,小树林变成了蔓延几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看着眼前的林,眼前的树,杨文亮就像看到了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

  “人这辈子总要做点事儿,自己用心血种下的树,都是有生命的,就像我的孩子。”说到这,老人沉默了,眼泪顺着眼角滑落……半个月前一场无名大火,烧毁了老人60多亩树木。这些天,杨文亮总会站在屋后看看已经被烧得焦黑的树干。“这片被烧的林子,很多都是自己年轻时种下的,那天也就一个来小时,60多亩树就这么被烧了。”老人指着不远处被毁的林子,嘴里念念叨叨。林子被烧后的10几天里,杨文亮总要到林边站上许久,这件事成了他心里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老人的树林起火后不久,临河区林业局林木站站长杜俊来到家里安慰老人。她告诉老人,这片林子之前已经划归当地的公益林,享受国家的森林保险,现在林业局和保险公司正在商定理赔方案。听到这话的杨文亮正了正身子,视线移向了窗外的推土机上。

在一片空地上,杨文亮惊喜地发现一株新苗。

杨文亮看着被烧得黢黑的树干,唏嘘不已。

  “这是上礼拜前花了2万多买的二手推土机,来年又能派上用场了。”杨文亮说,“这是家里第4辆推土机,以前的几辆都坏在了沙窝里,就等着卖废铁了。”

  每天保持着到林子里巡视的习惯,放水浇树、修建树枝、平整沙地,成了杨文亮老人和大儿子杨亚平日里的主要工作。

  “上了年纪,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现在像平沙地、浇水、修枝这些活计,常常要儿子杨亚帮着弄,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得雇人。”杨文亮希望自己身后的这片林子今后能够得到儿女们的照料。在他看来,不管林子是否真像别人说的能够让他成为千万富翁,但他一定会在自己有生之年继续在沙窝边种树,守护这绿林。因为这里有的不仅是老人奉献的青春,更是老人守护40多年为后人留下的绿色屏障和财富。

  蜿蜒的土路尽头,一大片密林中,一位身材微胖的老人走走停停,穿梭在树林间,还在林子里忙碌着……

 (注:资料来源于2015-07-10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