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拳拳
一
土地孕育着希望。
种子在亲切的泥土深处匍匐着,根系把生命的感觉融汇在土壤里。
每年葡萄成熟的季节,强烈而甜蜜的植物气息从葡萄种植园中弥漫出来。穿过古烽火台的千年守望,流过四合木生长的旷野。接着越过蔚蓝色湖泊,扩散成广阔绵延的气流。有着淡淡湿润,掠过巍峨耸立的甘德尔山岗。太阳神照耀着,带着一路香甜来到我们身旁。
葡萄是时光沉积的味道,北纬39度附近是太阳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紫气东来,熏风南至。
在种植园里,有着亮紫色光泽的葡萄,弹之欲破的柔嫩细皮下流溢着甜甜的蜜汁。随手摘下一粒放入口中品尝,稍一咬住就会齿颊生香。一串串晶莹剔透,有着多少甜蜜而美丽的秘密。鲜嫩欲滴的累累果实,预示着丰衣足食、美满幸福。长长枝蔓缠绕,寓意着绵延不绝、久盛不衰。即使是在古代《诗经》里歌咏过的植物,葡萄的根,也没有离开过深厚的土地。
金黄的沙漠酝酿温情脉脉,东去的黄河水滋润着炽热的土地。聚集了一方水土的灵气,每一道滋味,都是绵绵岁月的新鲜芳醇。
优雅地品味这一次美好。晶莹杯壁内折射着温馨和安逸,转换着留恋的时光。酒杯轻轻晃动着。所有沉淀的酡红,在椭圆之间微妙地变换形体,映照着嫣红的脸庞。感受到葡萄酒流溢着凉爽的秘密。深紫色的汁液在味蕾上恣意流淌,嘴唇是那么敏感。寻找着醇美的依恋,像植物轻柔的根须向大地底部轻触,惬意的香甜浸满全身。
举杯,为了已然来临的美好时光。
二
霞光流云是大地的翅膀,江河湖海是天空的倒影。
一只黄色的蝴蝶,飞过午后。万物在乌海湖春天里渐次醒来。
从遥远的南方迁来,红嘴鸥在天空里寻找春风怡荡的地方栖息。
在四月的微凉中,柔软的生灵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梳理着绒绒的羽毛,有的在蔚蓝的湖水边悠然踱步,有的在浑圆的卵石浅滩上敏捷跳跃。锗红色的长喙掠过水花,飞快地捕捉食物。身躯娇小的鸟儿歇落在栏杆上,聪颖的头部灵活转动,可爱的的小眼神闪闪发光地望着我们。碧波荡漾时,远处有两只小鸟嬉戏追逐,在葫芦岛里开始一场恋爱。
翅膀拍击着水波,身体摩擦着春天的风,啾啾喳喳地欢快鸣唱。振翅翱翔,在辽阔的水面上凌空起舞。溅起清爽的水珠,沾满细碎的阳光。宛若千百个黑白琴键在水天之间奏响,展现华美乐章。宛若千百只折扇尽情地转动明暗和光影,蹁跹如梦幻。宛若铺展的宣纸上翰墨狂草一泻汪洋,升腾起烟波浩淼。
千里万里,岁月起伏,山河辽阔。
三
粮食知晓土地深藏的秘密,也知晓季节变幻的神奇。
烟火人间里,咀嚼粗瓷碗里的食物,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土地深厚的恩德。就像望见月光,必然回味起乡音的味道。
北方的麦地,南方的稻田,显现出亲切与安祥。在我们共和国的国徽里,铸成高贵的金黄,闪烁金属的光芒。
隐约记得祖父对我说过,古书里记载黄帝时期仓颉造字天降粟雨的美丽传说。语言取代器物之名,人类因此能够在沧桑变幻中,留存历史和思想。远古时代有巢氏感念苍生颠簸流离的凄苦,仿照神鸟凤凰之巢,首先在高大的树干上用树枝藤条构筑巢室,教会族人建造房舍。先民由此开始盖房定居、凿井浇田,开始辨识空间和方位,并且进入农耕文明。
风,吹拂东北大地,光阴总是匆匆流过,祖父经历过那些苦难和荣光。年轻时代的他以为,铺在大地上的钢轨就是中国的骨骼。记得他的额头坚毅有力地突出,头发乌黑浓密。他秉持实业报国理念,青年时代离别故乡到外地的冶金学校求学。
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以后,白山黑水间依然是世道动荡,民生凋敝。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在的钢铁厂被迫关闭成为废墟。山河犹在,内心泣血。他变卖了农村的一部分田宅,食不果腹却换了许多银元,陆陆续续购回钢材零部件,堆积在房前屋后。在冰雪没有来临之前,搭建钢铁构件的院落,还打造了钢架的饭桌。夜很冷的时候,每道空隙都会有风霜的回响。是不是冬天里钢铁冰冷,而眼泪却是湿热的。
激昂的冲锋号声划破黎明前的黑暗,鹅毛大雪在纷飞中凌乱。红旗漫卷,战马嘶鸣着掠过白雪皑皑的山岗,大地为之震颤。那一天清晨,人民解放军经过激烈战斗胜利解放这座城市。
在新生活的鼓舞下,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工人武装纠察队,意气风发地巡查厂院。他又毅然拆掉钢铁院落,捐献出器材,还四处收捡散失的零部件。组织修复设备,通宵达旦开工生产支援东北战场急需的武器弹药。炼钢炉终于矗立起来,炼出滚烫的第一炉铁水。那一年“五一”,受中央委派,贺龙前往出席复工典礼并剪彩。将军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讲到激昂处他挥动着军帽,向广场上的工人们致意。
不知道祖父是否记得,“十一”庆典前夕,他和工友们护送他们浇铸的大型国徽进京。启程汽笛鸣响时,他看到星光涌动、关山辽阔。
四
在无尽的岁月中,我将会知道父亲为什么会执念于心中的中国墙。
那些温柔起伏的河水山峦,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学校盖了几栋木刻楞水泥家属房。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除了建筑工人,年轻教师也要参与施工。接近收工时,父亲自己动手,在东墙上面堆制粉刷出一块中国地形图。尘土弥漫,父亲和工人们在三角架上忙碌着,秋天的阳光洒在他们幸福洋溢的脸上,高大忙碌的身影如镀金一般。
昏黄的灯光下,渐渐地我看到墙上浮现出风景和事物,中国画里的水墨山川,颗粒饱满的丰收农田,天马驰骋,苍鹰扶摇直上,漫天红霞映照巍巍宝塔山。童年的时光辽远而虚幻。
那年父亲当了校长以后,一直想在校园里设计建造一面墙,铭刻家国山河和岁月人生。总是囊中羞涩或者囿于场地,时光荏苒,直到退休也未能达成愿望。那天黄昏里,他在校园操场上慢慢踱步,濛濛细雨飘落,他的衣衫早就湿透。绿树愈加苍翠,父亲神情黯然,站在树下显得那样苍老和孤独。这时候,雨水渐渐地模糊了我的眼眸。
等到父亲退休多年以后,在当地老年书画界有了名气,实验学校请他参与校园中国墙的设计制作。激情感召着他,接受任务后他高兴得一夜未眠。总体完工后,学校又盛情邀请他,将说明文字扩展撰写成书。五万字的长篇韵文,钩沉古今,融为一体。“半部二四史,一韵五千年。”一位省政府原秘书长深感钦佩,为书作序。这是他的执教后的首届毕业生。
眼泪流过他的脸颊,手指像散落的泪水一样摩挲着墙面。信念已然凝结,光明缤纷。实验学校的中国墙启动和发书仪式非常隆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鼓号声响起,白鸽振翅飞舞。父亲神情严肃。郑重地揭下红色帷幕,然后将散发着墨香的书籍交到孩子们手里。往事来临时,人间美好。在同一个时刻,纯真的歌声仿佛天籁,春水一样流淌,花朵一样盛放。心灵随着熟悉的旋律跳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磨砺,就有多少赤诚与执着。
五
轻轻扣击,就能够发出清脆的鸣响,让心灵微微颤动。
那年,父亲离开乌海的时候,给我留下这一件精美的青铜尊工艺品,与原件的形制规格完全一致。此时我端坐在书案前,窗外浮云流动。我忽然莫名地感动。
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起青木,西方有白金。紫铜、黄土、清水与烈火交融冶炼以后,铸就古典生活的日常器物。
金属质感的想象已被释放。神兽幻化,浮雕出平静的内敛。云雷怒放,显现舞动的光明。盛过美酒的礼器,已然注入生生不息。时光在此刻,有了繁复的肉身。铜尊内底部铭刻着122个篆字,像青色的血脉,来自隐秘的远古。“宅兹中国”坚韧如昨,成为“中国”一词的源出。文字使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血缘,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原初的灵光,与时间一起存在。
泪眼朦胧中,又浮现出中国墙。
劳作和耕耘,感怀和歌唱,伫立和凝思。就这样,在祖先的土地上拥有健壮的骨骼、全部的感受和飞翔的梦想。念念不忘,汉字吟哦的诗歌,已成为来自我们身体内的回音。巨斧开辟鸿蒙,八卦表征世界,传说因讲述而鲜活。众多思想者仰望哲学的苍穹,静观一切而又洞悉一切。茫茫昆仑,巍巍长城。敦煌石壁里千年不变的容颜,与谁不期而遇。兰亭流畅,飘逸墨香。轻吟一首诗,就能回到唐朝。今夕何夕,借月光煮酒,把青铜古剑看过。
一本油印竖排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望志路播下赤诚的种子,信仰就如同血脉融入肌体。红星照耀苍茫大地,八角帽下面是坚强而年轻的脸庞,凄寒不可能冻僵永恒信念,饥渴不可能拖垮钢铁意志,用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行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每一段英雄的传奇都已然用坚强铸就。赤诚不改,雄狮醒来。大江茫茫,路途迢迢,解放大军纵横驰骋中国大地。在这神圣时刻,应和着28响礼炮,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谁的声音雷霆万钧,在这里宣告新纪元的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化雨。小岗村里人们神情严肃,红手印把辛劳的纹理深深印在白纸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城市的橱窗色彩斑斓,春风吹开灿烂的笑脸。金黄的稻穗吟唱丰盈大地,现代化的工厂里钢花飞舞。高楼崛起,迁入温暖新居。爱看万家灯火,人间团聚。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们的家园,自在且永有的福祉。举起燃烧的信念,挑起责任与担当,吹响脱贫攻坚的决战号角。擘画蓝图,复兴号奔驰在神州大地上,航天飞船驶向茫茫太空。全面改革开放,点亮世界的目光。从边疆到海岸,从黄河到泰山,中华儿女豪情满怀。东风浩荡,大潮澎湃,万马奔腾,我们的道路是璀璨未来。一起歌唱吧,在这个激情奔涌的奋斗时代,在这个追逐梦想的美好时代,在这个伟大复兴的史诗时代。
初心种在中国国土,我们蓬勃的理想幸福生长,天地间光芒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