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激情岁月谱写辉煌;盼今朝,数年离别情寄北疆。近年来,阿巴嘎旗迎来了一批批来自山东、天津、包头等地的“特殊游客”。他们年轻时都在锡林郭勒盟边防部队当兵,有的退休后带着家人和朋友回来,有的是特意嘱咐子女陪伴而来,到第二故乡寻找曾经的美好记忆。
部队有部队的纪律和任务,不可能让每位复员的老兵随时单独前来“叙旧”。为了更好地服务天南地北退伍老兵的难舍兵情,回访草原第二故乡,回味自己当年在部队的经历,感受近年来祖国北疆发生的新变化,曾在阿巴嘎旗当过兵的王继安、张进祥等战友一拍即合,决定建一个“老兵村”,为战友们制定回访路线、提供衣食住行、联系驻地部队重温军营生活,让大家有一种“兵”至如归的感觉。
王继安从阿巴嘎旗某边防连队复员后和妻子在正蓝旗开了一家蒙古包厂,张进祥复员后在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巴彦图呼木嘎查娶妻生子,牧养牛羊,一个生产蒙古包,一个可以提供活动场地。2014年8月1日,王继安、张进祥让退伍老兵们思念边疆的情怀有了实现的途径,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锡林老兵村在阿巴嘎旗成立了。
四年来,王继安先后为老兵村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5至21米蒙古包19顶和部分桌凳。张进祥免费为老兵村提供了10亩活动场地和相关后勤保障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持复员转业退伍老兵的边彊情怀,传承红色基因。阿巴嘎旗有部门大力支持老兵村建设,为老兵村提供了树苗、报刊和办公设施,修通了3公里砂石公路。
大家虽然不是一年参军,年龄也不尽相同,但是心情是一样的,就是盼望早日相聚,早日返回第二故乡。上百名老兵们从各地回来了,阔别30多年后,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都已过了“知天命”年岁,近70岁的老团长张平,老连长陈显辉、王文义、高升发也没缺席。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战友们相互端详回忆,诉说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虽已脱下军装多年,但却抖不落那份爱恋和情怀。从2014年开始,老兵们每年都会统一回来,为边疆牧民带来国家、自治区和盟里的新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帮助牧民发展生产生活。
2016年12月,经阿巴嘎旗机关党委批复,老兵村成立了党支部,王继安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张进祥当选为副书记,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激动自豪。在可容纳200多人直径21米的蒙古包内,张贴着邱少云、黄继光、李向群等英雄战士的画报,老式军用挎包、水壶等挂在蒙古包的哈那上,桌子上摆放着65式军装、五角星、红领章、有关证件和报刊书籍。2018年9月7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共锡林老兵村第二届党代会,全体与会人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表示“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正能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子弟兵。”他们穿上统一的迷彩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到老连队参观,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这些退伍老兵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电影场上,歌声此起彼伏;工作岗位上,严肃认真。军旅生涯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品德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强化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离开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后,尽管各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平平淡淡,或事业有成,但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他们都保持了部队的优良传统,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由于有了当兵的经历,工作中比别人更能吃苦耐劳。期间,他们观看了部队的发展建设史,参观了新装备和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营房,感受到了伟大祖国国防力量的变化和强大。
人生情有千万种,最是难忘战友情,战友情是精神上的血亲。自老兵村成立以来,他们先后为因病或家庭困难的战友宝龙、赵财、吉日嘎拉自发捐款35300元。2017年,老兵们响应党支部号召,为驻地一因煤气中毒急需救治的牧民捐款10200元,用实际行动续写了新时代军民鱼水之情。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兵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虽然退伍了,做到退伍不褪色,时刻保持军人的品质,再展老兵风采,不丢革命传统。”王继安说。(特约通讯员 郭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