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秀
1982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呼和浩特市的毫沁营村也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村大队,父亲他们7个人分下了拖拉机这个大家伙。父亲当时在村里是属于有思想有活力的青年,而且在生产队的时候,他就是开手扶拖拉机的好手。当时,拖拉机折合人民币1800元。父亲四处筹措,借钱买下了拖拉机。此后,父母不分昼夜的干活,父亲还跑到城里去找业务,利用拖拉机搞起了运输。
上世纪八十年代,呼和浩特市正在接受着改革的讯息。城市在发展,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在起步,父亲正好踏上了改革的列车。1984年,父亲用拖拉机作抵押,借钱买了一辆旧的跃进大汽车跑运输。1991年,呼和浩特市火车站(现呼和浩特市西站)要改建。负责改建工程的内蒙古第一建筑公司,需要寻求一个合作伙伴,为火车站的改建提供砂石原料。为此,父亲贷款30万元,建起了家乡的第一个乡镇企业——青山砂石厂。并与该建筑公司签订了供料合同,为火车站的改建工程提供砂石原料。
青山砂石厂的成立,不仅解决了火车站改建工程原料供应困难的燃眉之急,也解决了我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难题,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改革开放,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革开放,让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裕了,充盈了,农民们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城市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十八大召开以后,社会发展的理念提升了,越来越多的国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父亲的砂石厂也被提到了关闭的日程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父亲没有犹豫,马上关闭了厂子。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东河的景观改造,让毫沁营村由石头滩变成了北郊的一块璞玉,变成了市政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回迁的新居栋栋林立,毫沁营村的村民们也转变了身份,国家统一给交了社保,医保,养老保险,失地农民有保障啦!村民们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我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亲眼见证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强大,科技的进步。我作为一名经历者由衷地为今天的幸福生活高兴,为我的祖国自豪。
(作者单位:农工党呼和浩特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