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每一座城都有一个故事。
日暮时分,远处大青山渐渐隐退在夜色里,叽叽喳喳一天的倦鸟也收起了鸣叫声,青城华灯渐次亮起,夜色开始慢慢浸透这座城市。我的思绪也在这天凉如水的夜里,辗转于来这里的这十年。
初来青城时,这里于我而言,处处透着新奇。各种颇有地方风味的小吃,唇齿留香间总是能让人对这个城市有更深的认识。每每沿着道路前行,在人来人往中,耳边听到的都是浓重的塞北方言,有一种独特的烟火气让人可以品啜良久。待了这些年,从陌生到熟悉,慢慢发现,这个城市有很独特的一股魔力在吸引着我以及和我一样的异乡人。在这十年里,我也慢慢读懂了她的四季变换,春夏秋冬。
十年前,因为求学,我和这座城市撞了个满怀,从此留下不解情结。本以为她和很多城市一样,对我而言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想到这一驻足,我的青春年华合着她变迁的节拍,一发不可收,再也停不下来。我对呼和浩特,有很多难于割舍的异乡人情结在里面。很早就听过《敕勒歌》,所以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里应该是牛羊遍野,草木丰茂,可谁知,来了之后才发现,在苍翠掩映的背后,竟然是一座很不一样的城市。
每逢春节前后,这座城市总是洋溢着一场古老而又新鲜的闹春活动。尽管塞北在这个时候春寒料峭,但是各地的二人台节目却都表演的如火如荼。本土的唱腔,本土的方言,加上当地人能看得懂的插科打诨,总是能在茶余饭后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带来点不一样的乐子。各个大小剧场,白日夜间,层出不穷的二人台剧目,总能在正月里让人们“红火”好久。到了夏日,呼和浩特的“青城”更能显出威力来。大街小巷,高山河道,丘陵洼地,绿意浓浓。酷暑难耐这句话,用在很多城市都不假,可是放在这座城市,就不太妥当了。这儿的夏天,一点都察觉不到热。如果遇到雨水再多点,整个城市都能被浇的“透心凉”。午后黄昏,总能瞧见树荫下,凉亭里,人们三五一群,打牌下棋喝茶聊天,悠闲的不亦乐乎。到了晚上,听着阵阵虫鸣,闻着淡淡丁香,生活不能再惬意。若是得空再去赏一番芍药,这个夏天就再有趣味不过了。
青城最好的季节,是秋天。秋天的这里,是万花筒。极目北眺,整个大青山都被一层似黄似绿又似红的颜色包围了。这时候,各地游人来来往往,这座城市的活力才真正释放了。周边的草原、森林、水库……到处都是游人来与这座城市亲密邂逅。这时候,不妨去尝一尝新鲜收获的莜麦香,去品一品刚刚酿制而成的马奶酒的芬芳,真的会被这个城市俘获。凛冬已至,我最想干的事,就是喝一壶刚煮好的奶茶,然后吃一锅热腾腾的涮羊肉,抽空再去呼和塔拉冰雪世界体验一把,在寒风中,体会不一样的城市温度。
如今,我每次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这里的浑河。河并不如其名一样浑浊,反而透着清澈。河水不大,每到秋天,河两畔的白桦林、杨柳树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把整个河道染成一片金黄,那景色说不出的美。若遇到天气好,有人放牛羊,那这片就真的成了很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了。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河畔,看云卷云舒,听清风阵阵,那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
最爱吃这里的奶豆腐,怎么都吃不够,第一次品尝时吃不惯,总觉得腥味太重,可是吃着吃着反而馋上了,隔段时间吃不到反倒会不习惯。就和这座城一样,初识不懂青城之趣,等到在其中生活后,才发现其中浓浓的归属感。
“呼和是青春,浩特是座城,呼和浩特就是美丽的青城,你若来到这里,人在画中行。清晨看蓝天,夜晚望星星……”耳边传来梅林组合的歌曲《呼和浩特》,这好像是写给每一个异乡人的一首歌,从歌里,我能找到这些年,我对这座城市那种别样温暖的异乡情结。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