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人家》剧照。
《乌海人家》剧照。
11月18日晚7点30分左右,观众陆续进场。“去年我就看过一次,真是不错,今天特意领着父母来看看。”“我是知道咱们这儿排了音乐剧,但总觉得效果一般没来看,后来听朋友说特别精彩,让我后悔了好一阵子。这次可不能错过了!”“好看的,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灯光舞美都很精彩,你一定会不虚此行……”前来观看演出的市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满是期待。
8点整,演出伴随着“嗒嗒”的打字声拉开帷幕——本剧讲述了1958年以来,伴随着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号角,来自四面八方的支边青年,投身乌海,为祖国建设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故事。
音乐剧第一幕为“关停风波”。区长王蒙林为环境保护关掉以哥哥王汉森为代表的200多家小煤窑,无奈王汉森并不配合,再三推诿,还一度和王蒙林反目。在与弟弟的几番激烈争执后,王汉森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封掉煤窑后搞葡萄种植,同弟弟王蒙林共谋发展大计。“这个故事很真实。前些年煤矿多,开采力度大,导致咱们这儿的空气确实像剧里演的那样,特别呛人,好在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那样的环境一去不复返。”观众张苗说。
音乐剧第二幕为“绿色家园”。“漫天黄沙”吹毁了王汉森一家人的葡萄园,演员们用歌曲《叙事者3》来表达当时的心情。舞台上逼真的道具、演员们动情的演绎让现场观众身如其境,情绪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起起伏伏。“在这一幕演出中,我看到了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也通过王汉森、王蒙林兄弟俩为改善生态环境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联想到所有乌海人,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是否相识,我们都要为乌海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观众李帅说。
音乐剧在终曲《来了就是乌海人》中落下帷幕。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意犹未尽,连连鼓掌喝彩。“太精彩了,整场演出无论是绚丽夺目的灯光,还是生动形象的道具,加之全情投入的演员,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为家乡有这样高水准的音乐剧而自豪。”领着父母观看演出的张星染说。整场剧看下来,张星染发觉,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就连演员服装、道具、灯光安排的细节都近乎完美。
“《乌海人家》距离首演已经过去了1年多了,除了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上演外,还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多个盟市巡演,所到之处反响强烈。今年我们将内容做了些改动,但主题还是围绕弘扬乌海精神。我们想以这部剧为标杆,不断提高创作能力、演出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繁荣乌海市的文艺事业而努力。”市歌舞团团长邬海忠告诉记者。《乌海人家》这部经过4年筹备、200多天精心打磨的精品力作不仅填补了乌海市没有大型舞台剧目的空白,还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第七批舞台剧扶持工程立项剧目”和“自治区2018年度惠民巡演优秀剧目”,同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剧目。
“剧里演的内容都是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的。如今青山绿水的城市环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乌海人,我感到特别欣慰、特别自豪。”观众杨霖说。
谈及该剧再次在乌海演出,王佳辉的饰演者青格乐图说:“作为乌海的本土剧目,看着每一次都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我们也更有心劲儿。”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束束变幻的背景灯光、一幅幅描绘乌海风情的美丽画卷以及一首首婉转悠扬的乐曲,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观众吴郎朗一家人直至演出结束仍不愿离场:“音乐剧故事精彩、主题鲜明、贴近生活,十分‘接地气儿’,像这样弘扬乌海精神的剧目应多多上演,我们老百姓喜欢看。” (张靖爽 文/图)